谈谦让
发表日期:2010/12/10 11:00:22 出处:本站 作者:无 有726位读者读过
谈谦让
——师德学习系列讲座之二
戴保华
(2010年11月)
谦让,即谦虚礼让,谦恭退让。我们知道,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以“谦”为美德,传统文化的三大主流学派,儒家、道家、释家的思想体系为我们后人在各种立场上的心理意识和思想观念奠定了基础。然而,他们在论述为人、处世、管理国家等方面的思想时都不约而同地提倡了一个“谦”字。儒家将谦视为一种崇高的品德,提倡“克己复礼”,也就是牺牲自我而维护国家和集体的利益;释家将谦视为一种胸怀,提倡“慈悲为怀”,也就是大人不记小人过;道家将谦视为一种手段,提倡“将欲夺之,必固举之。”用现在话说,就是放长线钓大鱼,是一种智慧。
谦虚礼让作为中华民族千百年来崇尚奉行的美德,它反映着一个人的思想品质,也体现一个人的内在修养,所以我们常常把懂得谦虚礼让的人称为“谦谦君子”。提到谦让,大家一定会想到孔融让梨的故事,它也是每个中国人的家长教育孩子懂得谦让的首选。一个梨子的大小虽然微不足道,但是却反映了一个四、五岁的孩子内心纯洁高尚的品德。梁实秋在一篇文章中说道:“利之所在,可以使人忘形,谦让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成尚荣所长说的故事)与孔融相比,与成所长故事中的那个孩子相比,我们许多的成人在利益面前,很少会做到谦让,不禁令人惭愧。所以,将孔融让梨的故事发扬光大,确实具有很强的教育意义。
谦让是我们生活中的必修课,是走向成功的台阶。它能使事情陷入僵局时峰回路转;能使紧张的人际关系变得柳暗花明,让彼此的关系更加和谐。说到这点,不得不提“将相和”的故事,蔺相如的“完璧归赵”让他的身份地位一下子从一个门客攀升到了与廉颇平起平坐,以至招来了大将廉颇的不满,廉颇多次企图羞辱蔺相如。而蔺相如处处以礼相让,最终感化了廉颇,成就了“将相和”的千古佳话,不仅化干戈为玉帛,而且保全了国家安危。可见,谦让就像一泓泉水,可以浇灭嫉妒和怨恨的怒火,化冲突为祥和。其实,生活中,别人冒犯了你,他的内心也会感到不安。你以谦让待人,自然会得到别人的理解与拥戴,不管是家人,同事或是朋友,谦虚礼让都是人与人之间友好相处的良药和润滑剂,也是十分重要的基础。
一个人需要做到谦让,一个社会更需要每个人做到谦让,谦让可以让整个社会呈现出一派宁静和谐,秩序井然。在我国云南,有一座距今600多年的历史古城。古城少大街、多小巷。其中有一条名叫“上苍巷”,巷子只有一米多宽,最窄的地方只能容下一个人通过,是天然的单行道,然而这个地方偏偏又是通往市场、学校和工厂、机关的必经之路,因此人来人往,格外热闹,每天早上,总能看到巷道口有大群大群的人在等待,带着孩子到幼儿园的家长、挑着担子到市场的菜农、夹着公文包上班的公务员、到广场跳健身舞的退休干部……形形色色,什么样的人都有。可让人感到奇怪的是,尽管路很窄、人很多,却很少发生冲突。没有红绿灯、没有警察、没有禁行标志,可大家都已在不知不觉中把这条小巷当作了一条单行道。看到对面有人来,所有人都会很耐心的等待,偶尔有莽撞的毛头小子风风火火地要闯过去,也会被旁边的老人拦住:再等一等,路窄,大家多谦让些。于是,窄窄的小巷,每天都上演着这样的场景:东边的人过来了,西巷口的人群就静静地等待,西边的人过来了,东巷口的人也会静静地等待,熟悉的人相互打着招呼,不相识的就一笑而过。与现在宽阔的大马路上因互不相让而发生碰撞、堵路事件相比悬殊是何等巨大,一条一米多宽的窄巷,却由于人与人之间的宽容和谦让,从来没有出现阻塞,总是在通畅无阻。所以谦让有时就是在予人方便的同时,也是在方便着自己。尽管有时甚至要做出一点小小的“自我牺牲”。
然而在我们身边就是因为少了那么一点自我牺牲和相互谦让的精神,却闹出了许多矛盾,出现了许多不和谐的事情。比如,两个同事因为一件小事的不同看法,发生了争执,彼此各不相让,最后形同路人;有些人心里只想“人人为我”,却不想“我为人人”,处处唯我独尊,孤芳自赏,总觉得自己了不起,缺少与团队合作精神,没有想想其实集体是要靠大家共同的力量才能壮大起来,他们在孤芳自赏的同时也在孤立着自己,使本该让自己更好发展的天地变得越来越狭小。有些人一心只顾埋头拨弄自己的“小算盘”,恨不得把所有的利益都算到自己帐上,工作中不争工作业绩,不比工作奉献,有的甚至是不满足个人条件就不干事,对个人利益、个人荣誉斤斤计较,在自己的私利没有得到满足的情况下,不依不饶,以至不惜牺牲学校集体的利益,甚至捏造事实,恶意中伤,诋毁学校和他人,伤害了同事间的感情,损害了学校和教师队伍的形象。殊不知他在损害他人和集体利益的同时也正在一步步地损毁了自己的形象,损毁了自己发展的空间。
其实社会就像一张网,错综复杂,人与人交往难免会产生一些摩擦和误会,关键是我们该怎样正确地去调节和处理。古希腊神话中有一位大英雄叫海格力斯,他在一条坎坷不平的山路上,发现脚边有个袋子很碍脚,于是就踩了一脚,谁知那袋子不但没被踩破,反而膨胀了起来,不断扩大,海格力斯恼羞成怒,操起一根木棒使劲砸,结果袋子一直膨胀,把路也给堵死了。这时有位老人对海格力斯说:“快别动它!它叫仇恨袋,你不犯它,它便微小如初,你侵犯它,它就会膨胀起来,挡住你的路,跟你对抗到底。其实我们也在经常犯和海格力斯一样的错误,遇到与自己利益相矛盾的问题,一点亏都吃不得,片面强调自以为是的所谓理由,一味谋求所谓的面子,认为谦让就是没了面子,失了尊严,最终只能使得矛盾不断的升级,不断的激化,有的甚至钻进了死胡同而不能自拔。清代礼部尚书张英,得知家人与邻居为建围墙而争地皮一事,并向他求助时,遂修家书一封,题诗一首:千里修书为一墙,让他三尺又何妨。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劝导家人忍让为上。张英虽为朝廷高官,采取谦让不争的态度,反映了他的为人风格以及处事坦荡的胸怀,教育家人要淡化与他人争斗的意识。家人受其教育后也深明大义,将待建的围墙退让三尺,邻居也为之感动,也遂将正欲修建的自家围墙退让三尺,自此以后,两家一直礼尚往来,和好相处。后来,这条“六尺巷”便成了互谅互让美德的象征。
俗话说:忍一时,天高地厚;退一步,海阔天空。其实谦让并不是低头做人、一味妥协,也不是胆小怯懦、步步退让,更不是不要尊严,听之任之。相反,谦让则是一种成熟、冷静、理智、心胸豁达的表现,是一种大智慧。有句老话说的好:吃亏者长在,能忍者自安。所谓忍,不是忍气吞声,而是一种大度;退,不是惧怕而退,而是谦让宽容。退一步,不是怯懦、退缩、屈服与逃避。退一步,是忍耐、坚韧,不屈与大度是一种胸怀。在我们六年级语文书上有一篇课文叫作《山谷中的谜底》。说的是加拿大的魁北克省有一条山谷。山谷没有什么特别之处,惟一能引人注意的是它的西坡长满了杂树,而东坡只有雪松。这一奇异的景观始终是个谜,谁也不知道谜底在哪儿。直到后来两个旅行者来到这里,他们惊奇地发现,由于特殊的风向,山谷东坡的雪总比西坡的雪来得大。当雪积到一定程度时,雪松那富有弹性的枝丫就开始向下弯曲,于是积雪便从树枝上滑落,待压力减轻,刚弯下去的树枝又立即反弹过来,雪松依旧保持着苍翠挺拔的身姿。就这样,反复地积,反复地弯,反复地落……不论雪下得多大,雪松始终完好无损。谜底终于被揭开了:东坡雪大,其他那些树,因为没有雪松这个本领,树枝都被积雪压断了渐渐地丧失了生机。从中我们也得到了一个启示:对于外界的压力,我们固然可以通过正面抗争去战胜,但有时也需要像雪松那样先弯曲一下,作出适当的让步,否则雪松怎么有机会向世人展示自己雪后的高洁呢。其实,有时弯曲不是屈服和毁灭,它就如同谦让一样,是为了更好地生存和更好的发展。
谦让需要换位思考,为对方考虑,有时还需要放弃个人的利益(我们学校就有一些这样的事例),为事业和工作而暂时牺牲自己的利益,为事业和工作所作的谦让,这是大谦让,是良好的师德体现,是更高层次的谦让,是崇高品德的体现。
老子说,曲则全,在至曲则全的原则下,人可以恒守着自己内心的道德与信仰,在待人接物的表现上,可以道同尾蛇。他还说:“自胜者强”,妥协,退步,是战胜自己,是强者所为。常常是那些性情懦弱之人、心胸狭窄之人,不讲妥协,不懂谦让,一味地计较别人,要求别人,不撞南墙不回头,不罢手,总认为谦让是没有尊严,是卑微的行为。其实自尊与卑微仅仅相差一步,差的不是别的,就是你的内心。
在这里,我想起了布袋和尚的一首诗:“手把青秧插满田,低头便见水中天。心地清净方为道,退步原来是向前。”退步,就是谦让,就是不争,就是必要的妥协,就像我们人工插秧一样,低着头退着步,只能通过田中的水才能看到蓝蓝的天,而所插的秧苗却一步一步是在向前迈进。原来我们在低头退步的同时,却达到了将禾苗布满田间的目的。这首诗告诉我们一个这样的哲理:在我们为人处世时,退让原来也是向前的一种重要方式。这时候,你虽退着,表面来看,你似乎还低着头弓着腰,其实我们所要达到插秧的目的却实现了,古人说“以退为进”恐怕也有这个道理。
以退为进,这正显示了胸怀的宽广和为人的大度与智慧。因为你不与人斤斤计较,所以你就减少了与人的纷争,你心中也就没有怨恨和不快。同时,因为你的谦让,还可能会使别人感觉到自己行为的过错,从而反省自己,改正自己的缺点和错误。因为你的一次谦让,便可能赢得别人的理解和尊重,甚至能够赢得更大的空间。“攻心为上,攻城为下”的道理也在于此。
谦让其实不是简单地追求名利,它是一种境界,它追求的是一种心境,是超出人的自私劣根性之外的一种心态,这种追求是一种完美。在功名富贵之前退让一步,是何等的安然自在!在人我是非之前忍耐三分,是何等的悠然自得!这种谦恭中的忍让才是真正的进步,这种时时照顾脚下、脚踏实地的向前才是至真至贵。与其永远处在患得患失的焦虑和对世界的嫉恨之中,不如在当下一刻,转身而退,去打开一扇新的大门。生活,就是这样充满了辩证,你谦让,你不争,得到的却是收获,是快乐,是向前。
最后,我真诚地希望我们上坊小学的每一位同仁,能在人生的道路上抱以谦让的胸怀,传承谦让的美德,展现谦让的风度,闪耀谦让的智慧,凝练谦让的修养。只要我们人人都能够坚持不懈地学会谦让,相互谦让,那么我们的上坊小学必将成为一个宁静安详,和谐幸福的美丽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