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校本研修>>校本研训>>正文

认 识 角(教学设计)

发表日期:2007/11/20 14:33:27 出处:本站 作者:无 有1591位读者读过

      角(教学设计)

 

南京市江宁区上坊中心小学 马跃录

 

一、教学内容:江苏教育出版社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第一节P 64“认识角”。

二、设计思想:本节课是“认识角”的第一课时,要求学生在教师的引导和启发下,利用生活中常见的物体,初步认识角;在充分感知生活中的角的基础上,逐步抽象出数学上的角;通过比较,总结出角的特征;在观察和操作的基础上能直观地区分角有大小。

三、教学目标:

  1、使学生联系生活中一些常见的物体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能正确指出物体表面的角,能在平面图形中辨认角。

2、使学生能正确找角、指角,掌握指角的步骤。

3、使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认识到角是有大小的,能够直观区分角的大小。

4、帮助学生建立生活中的角与数学中的角的联系,培养学生观察事物的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四、教学重点:认识角。

五、教学难点:找出五角星上的五个外角。

六、教学准备:硬纸板制作的)三角形、五角星、圆片各一个装入一个袋中;把两根小棒、一根塑料吸管、两块硬纸条和一个图钉、一张长方形纸放在小袋中,按四人一组准备相应的份数;《认识角》课件;教师用三角板一个。

七、教学过程:

(一)、游戏引入

  1、 同学们,你们喜欢做游戏吗?下面我们就来做一个小游戏。分别出示游戏材料:硬纸板做的小圆片、五角星、三角形并提答。

2、请一名同学上台来在口袋中摸出小圆片,摸出来后要介绍一下,怎么这么准就摸出来的?(强调:圆片没有角,其他有角;圆片外围是弯弯的、滑滑的,而其它的是尖尖的、直直的、滑滑的。)

3、揭示课题:今天我们一起来“认识角”(板书)。

(二)、认识角

1、请角

(1)(师手持五角星)同学们,我们为什么叫它五角星?

(2)谁上台指一指其中一个角给大家看看。

(3)好,我们把他(她)指的角请到黑板上来。(师点了一个“· ”)

(4)这是角吗?(生:不是,是点。)

(5)还要做什么?(生:还要画两条直直的线。)

(6)好,于是师画出(    ·     )。

(7)是吗?(生:不对,不对。)

(8)那应该怎么画呢?(生:从这个点画两条直直的线。)(师并把五角星贴在黑板上)

2、指角。(以三角板为例)

(1)师示范: 从(顶)点开始分别指出两条直直的线(边)。

在两条直直的线之间划一条弯弯的线(弧)。

(2)。生练习:能按老师刚才指的方法指一指三角板上的角。

谁上台把五角星上的角指给大家看。

拿出自带的三角板,同位相互指一指给对方看。

3、找角。

(1)找生活中的角:(请看大屏幕)

、出示剪刀图 :剪刀上有角吗?谁上来指一指。

、出示门图 : 门上有角吗?谁上来指给大家看。

、出示钟面图:钟面上有角吗?谁上来指给大家看。

(2)现在我们把这些角都请到黑板上来。(演示)这就把生活中的角转变为我们数学上的角了。

(3)比较:同学们,比一比这些角都有什么共同点?

     、都有一个尖尖的点。

、都有两条直直的线。

(4)揭示角的各部分名称:

    、(这个点我们给它起名为)顶点。

、(两条直直的线就是角的)边 。

、现在你知道角有几个顶点?几条边?(板书:角有一个顶点两条边。)

、生齐读。

4、练习

 (1)判角:( 书P65想想做做第一题)下面的图形,哪些是角,哪些不是角?(课件出示)

 (2)找角:( 书P66想想做做第二题)下面的图形中各有几个角?(课件出示)(注:对图1和图3要求说理,对图2和图4要求观察边数与角数有什么联系。)

②找一找你的身边有角吗?找到后指给大家看。

 (3)做角:(四人小组,每组一个学具袋)请同学们把学具袋中的学具拿出来,教师逐一介绍。(两根小棒、一根吸管、两根硬纸条及一颗图钉、一张长方形纸)你能用其中一种材料做角吗?

(4)展示角

    ①通过实物展示台展示学生用小棒搭的角。(一个角的、两个角的、四个角的。)

②展示用吸管折的角。

③展示用一张长方形纸折的角。

④请用两根硬纸条及一颗图钉做角的同学上台,把你们做的角给大家看看,你们从中发现了什么?(角的个数不同,有1个角的,有2个角的,有4个角的;角的大小不同。)板书:角有大有小。

  5、角的大小。

(1)(选做法相同的)看,他们所做的角,谁的最大,谁的最小,为什么?(揭示:角的两条边叉开的越大,角就越大,反之就越小。)

(2)(指其中角做的最大的同学)你能把你做的角变小吗?

(3)集体演示:变……大,变……小。

(4)生活中,你还发现哪些物体,它的角也和我们刚才演示的差不多?(剪刀、折扇、钟面等)

(5)(课件出示:书P65上面图)你能看出上面哪个角最大,哪个角最小吗?你是怎么看出来的?

(6)数一数:黑板上的五角星,它上面共有几个角?(揭示出有5个内角,5个外角,共有10个角。)

(三)、课堂小结:同学们,谁能介绍一下,今天你掌握了关于角的哪些知识?

八、教学反思:

这是一节迎接片级赛课的教案,从试上的情况看效果很好,时间的安排也适当。综观全课的设计过程,我认为本课的设计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是“趣”。游戏开头激趣:用学生喜爱的游戏开头,一下子就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起来,省时,高效,通过游戏,让学生在娱乐中学习,既考察了学生的感知能力,又为寻找角的特征埋下伏笔,同时对课题的揭示起到了水到渠成,真可谓一举三得。

请角、找角、做角、数角促趣。教师注意对课堂用语的提炼,如“我们把他(她)指的角请到黑板上来,一个’字,既文明又形象,把直观的实物与抽象的图形进行了有机的链接,自然,自在。教师在请角时,不是一画了之,而是充分让学生经历画角的过程,同时注意孕伏画角的方法,当学生指角的尖(顶点)时,教师原生态地画了一个 “· ”,并问“这是角吗?”显然不是,还要做什么?画两条直直的线。这时教师有意画了两条不成角的直直的线,表面上看,教师是在“逗”学生,而实为教师在着意渗透角的画法,尤其是“从这个点画两条直直的线”的提示,更是点到了关键处,由于学生目前还没有接触射线和角的边概念,故而教师只能用“直直的线”来表述,我认为这样处理是恰倒好处的。

二是“实”:以学生生活中的角为原形,通过找角、指角,逐步由具体的角抽象出数学上的角,知识的呈现自然,顺畅,有一种水到渠成之感。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接触新知,学习新知,从而学得顺心,学得自然。教师以教材为教学载体,在此基础上进行有机的扩充、适时的提高,如:在练习课本P66“想想做做”第二题“下面的图形中各有几个角?”教师并没有满足让学生找出有几个角就完事,而是借题发挥,对图1和图3要求学生说理;而对图2和图4要求学生在说理的基础上,再观察边数与角数有什么联系,从而得出边数与角数是对等的规律;再如教学“角的大小比较”时,教师引导学生通过直观比较,在学生知道角有大小的基础上,经过师生的共同演示,让学生逐步在大脑中建立角的大小表象,进而理解角的大小与角的两条边叉(分)开的程度有关,即:两条边叉开的越大,角就越大,反之就越小。尤其是让学生数一数五角星上有几个角,此题的设计把学生今天所学的知识进行了深化,不仅要求学生知道五角星有五个内角,还要启发学生发现有五个外角,使学生对角的认识又有了新的拓展。把静态的教材内容活化。

三是“活”:首先是教师的教法灵活。通过游戏、请角、找角、做角、数角等活动,使学生对角的认识逐渐深入;其次是教案的设计活;第三是学生在课堂上表现得也很活。如在找角时,有在笔盒里找角,有在教室里找角,有在书本中找角,也有在墙壁上、黑板上找角,课堂好是“热闹”。

四是“新”:教师的创新意识很强。此课教师并没有完全按课本的安排,也没有按教参的提示或教案参考进行设计,而是用游戏导入新课,使课一开始就有一种新奇感;“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新的数学学习方式的使用随处可现;尤其是对五角星的处理更是巧妙,从课初时的请角到课结尾时的“数一数:黑板上的五角星,它上面共有几个角?”使整堂课首尾相连,前后呼应。

五是气氛“佳”。课自始至终,课堂气氛热烈,学生发言积极,师生互动、生生互动频繁,从课中的学生回答和学生的表情到课后的找部分学生的了解、询问,学生对本节课所学知识的掌握较好,达到了设计时的预期效果。

值得商榷的是,作为教师在向学生示范指角 “在两条直直的线之间划一条弯弯的线” 时,能不能直接说成“弧”?此时是让学生提前接触“弧”的概念还是留待以后再讲?我认为应选后者,理由是,对于二下的学生,无论是从年龄特征还是从认知能力,目前还不宜讲得那么深,何况本节课的重点是认识角。学生能准确的找角,会用有关材料做角,正确地数出一个物体表面上的角就算已完成了本节课的任务,不必再节外生枝,画蛇添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