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校本研修>>教海拾贝>>正文

灰椋鸟(第一课时)

发表日期:2014/3/15 0:00:00 出处:本站 作者:13999 有1377位读者读过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理解“排空而至、翘首遥望”等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尝试背诵第四自然段。

3凭借课文具体的语言材料,体会灰椋鸟归林时的壮观场面及作者对灰椋鸟的喜爱之情。

重点:

凭借课文具体的语言材料,体会灰椋鸟归林时的壮观场面及作者对灰椋鸟的喜爱之情。

难点:

培养学生通过运用叠词、短语来体现场面的壮观,以及感受作者在写鸟时,大量的运用了比喻、拟人修辞手法。

一、课前互动

师:老师想和大家做个小游戏,愿意么?

生:愿意!

师:我背诗的上句,你们接下句,看谁接得又快又好。先来一首简单的——春眠不觉晓——

生:处处闻啼鸟!

师:草长莺飞二月天——

生:拂堤杨柳醉春烟!

师:其实呀,每首诗都是一幅画,那么应该怎样读出诗中的画呢?这就需要我们         

    读诗时要有节奏,要读得抑扬顿挫。再来一首:泥融飞燕子——          

生:沙暖睡鸳鸯! 

师:两个黄鹂鸣翠柳——

生:一行白鹭上青天!

师:有进步!同学们发现我们今天背的诗是写什么的么?

生:写鸟!

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写鸟的文章。

 

二、检查预习

1、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新的课文,读题。

   相机正音:椋

检查预习:老师想了解一下同学们的预习情况:

出示:翘首遥望    应和    栖息    扑棱棱   

2、预习时哪一段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用一句话来说说这段话主要讲了什么内容。(4~5

3、想一想,这两段主要写了什么内容?用一句话来说一说。(灰椋鸟归林的壮观场面)

师:其实,这也是整篇课文的主要内容。从这儿我们知道,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有时只需要抓住重点段落的主要内容就可以了,这也是概括文章大意的一种方法。 

4、有同学见到过灰椋鸟么?老师这儿有几张灰椋鸟的照片,可以给大家看一看——出示

灰椋鸟好看么?出示(正如作者所说,灰椋鸟尖尖的嘴,灰灰的背,远远望去黑乎乎的,有什么好看的呢?)  那作者为什么要专门去看一看灰椋鸟呢?让我们随着作者的语言文字一起去欣赏灰椋鸟归林的场面。

、学习第45自然段

1默读课文的45自然段,将你喜欢的描写灰椋鸟的语句画下来,可以圈出关键词语,也可以简要地写一写自己的感受。

2谁先来和大家分享?

交流句子

A、没有几分钟,大部队便排空而至,老远就听到它们的叫声。它们大都是整群整群地列队飞行。有的排成数百米长的长队,有的围成一个巨大的椭圆形,一批一批,浩浩荡荡地从我们头顶飞过。

 

师:你从这几句话中感受到什么?

生:灰椋鸟归林时很壮观。

师:具体从那几个词感受到壮观?

生:整群整群、数百米长、浩浩荡荡

师:还有么? 

生:排空而至、一批一批

师:从这些文字当中你仿佛看到了什么画面?

    请两三个学生答

师:同学们想不想亲眼看一看这样的画面?

示图  

师:看,这黑压压的一群就是灰椋鸟。

   从你们睁大的眼睛和张大的嘴巴老师看到了震惊,让我们带着这样的感觉                

   一起来读一读。

   生齐读

师:同学们读得很壮观,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作者如何写出这种壮观的。一起            

   来看老师修改过的这段文字。

   出示

师:老师想先请两位同学来分别读一读这两段话,其他同学想想这两段话有什              

    么不同。

生读

师:发现了吗?

生:词变简单了/少了几个词。

师:简单的几个词给我们感觉就不一样了,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这些词有什么    

      特点?

生:四个字/重叠、反复。

师:像“浩浩荡荡”这样的词语就是叠词。(板书叠词)叠词的使用增强了句   

    子的气势,而好几个叠词的集中使用就能使句子有节奏,更加有气势——

    这就是中国语言文学的魅力所在。让我们一起再来读一读。

生齐读

B、“先回来的鸟······会合”

师:你喜欢这一句的原因是·····

生:倾诉这个词用得好。

(拟人)

师:这就是拟人的修辞手法,使句子更加生动传神。

示图

师:假如你就是其中的一只鸟,你会倾诉些什么?同桌两人在下面表演表演。

生练习

  师:你们两说得那么开心,就请你们两。

  生答

  师:你们两呢?

  生答

  示图

  师:这只鸟在干什么?

生:在呼唤。

师:老师就是这只呼唤的鸟,你们来应和,好吗?

    喂,伙伴们天黑了,快回来。——好的!

      今天玩得开心吗?——开心!

师:看,将人类表达情感的行为用在灰椋鸟身上,让人感觉到它们生活的多么   

    温馨呀,让我们齐读这句话。

生齐读

师:同学们有没有发现,这句话当中有一个分号,能否换成逗号或句号。为什

    么?

生:逗号使句子太长,句号变成两句。

师:是呀,像这样的长句子,而前后句又都是并列关系,我们可以用分号隔开。

C、“树林内外······俱乐部。”

师:你觉得这句话写的怎么样?

生:(热闹)

师:你来读一读,其他同学想一想,作者怎样写出热闹的?

指生读

师:可能还有同学没发现,别急,你看,老师把这句话换个格式,自己读一读  

    有什么感觉?

生自由读

师:听老师读一读(读快)

师:感觉有什么不一样?

生:(快,更热闹)

师:为什么会有这种感觉?同学们观察每一行,每一句。

生:这些句子都很短

师:这些短语的大量使用读起来更加有节奏。还记得我们课前背诗吗?诗句的   

    短小使我们读起来抑扬顿挫,同样,句子的短小也会让我们读起来——抑  

    扬顿挫、琅琅上口。谁再来读?

指生读

师:其实,除了徐秀娟在写这篇文章时用了大量的短语,大作家巴金爷爷在写

   《鸟的天堂》时,也用了大量短语。

出示

师:自己读一读,感觉感觉。

    一起来读一读,记住读短语时要有节奏。

师:看看作者怎么写的?——作者也用了很多短语,比如······

原来,为了表达激动的心情,有时用短语效果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