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课标》的几点认识
发表日期:2014/5/20 0:00:00 出处:本站 作者:王金凤 有1424位读者读过
对《课标》的几点认识
各位体育老师大家好:
首先我要感谢鲍老师给我这样一个难得的机会,让我能够和大家共同学习。今天我想与大家粗略的谈谈我对新课标的几点认识,讲的不到之处请各位批评指正。
一、 目标意识应渗透在体育教学的全过程之中
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是有意识、有计划的实现课程学习目标的过程。《课标》系统全面制订了体育与健康课程目标。我们每一位体育教师都应根据《课标》的要求,结合本校的实际,科学地、创造性的设置水平学习目标、学期学习目标、单元学习目标和课时学习目标。我们在设置学习目标时,应充分体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的思想,包括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与社会适应四个方面目标。与此同时我们还应结合具体的教学阶段、教学内容、学生等情况有所侧重。
二、 教学内容的选择与运用
1、 学习目标应引领教学内容
体育教师在进行教学内容和活动选择中始终要明确意识到,我们所要期望的是通过所选择的内容和活动,可能给学生带来什么经历与体验,、也就是说可能会形成什么样的经验,促进学生在哪些方面、发生什么程度的良好变化。我们教师应根据《课标》要求,认真分析教学内容、选择和设计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运动技能和体能水平,加强学生健康意识,促进学生身心协调发展等学习目标的具体内容。
2、 教学内容应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特点
教学内容和活动的选择、设计,要充分考虑学生的体育与健康的学习基础、身体特征、运动兴趣、心理发展特点等,提高教学内容的针对性。应注意选择和创设学生喜闻乐见,与学生已有的体育经验和生活经验相联系,激发与培养学生的运动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的内容。
3、 教学内容要适合教学实际条件
教学内容和活动的选择和设计要充分考虑场地与设施条件、季节、气候和安全等具体情况,因时、因地制宜地进行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同时,要充分利用雨雪等天气的上课时间,对学生进行体育与健康知识的教学。
4、 重视健康教育教学,提高健康教育质量
《课标》制定了健康教育的目标与内容标准,提出了必须安排一定课时进行健康教育的要求,在具体进行健康教育时我们体育老师应注意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可以采用专题讲授、课堂讨论、知识竞猜、知识竞赛、完成作业等方式进行健康知识教学,注重健康教育与学生生活的结合,保证健康教育取的实效。
三、体育教学方法的选择与运用
什么样的体育教学方法是最好的?我想,这是我们很多体育老师经常问自己的,我们都知道,体育教学方法没有万能之法,只有合适之法!我相信我们每位体育教师都曾问自己“什么样的教学方法将有助于我有效地达成体育课程学习目标。”我们要有意识到,所有的教学方法都是为了使学生达成体育学习目标。
1、 体育教学方法的选择应为实现课程目标服务
首先体育教学方法的选用应充分体现《课标》育体与育人有机结合的理念,发挥体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作用。俗话说: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在体育教学中具体的教学方法有很多,如自主学习法、合作学习法、探究学习法、游戏教学法、示范讲解教学法、循序教学法、比赛教学法等,究竟采用哪些教学方法更有助于学生的体育学习和健康发展,完全由体育教师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教学内容点等选用、组合或创编更适合教学方法。其次体育活动学习和练习过程,不仅仅是一个身体锻炼、提高体能的过程,同时也是陶冶情操、锻炼意志、感受人生的过程。
2、 体育教学方法的选用应针对不同水平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
任何一种体育教学方法都有它的适用范围,不同年龄和水平的学生都有其特点,体育教学方法的选用应考虑学生的身心特征,进行更有针对性和实效性的教法与学法创新,调动学生体育与健康学习的积极性。儿童的生理和心理特点主要表现为:有意注意时间短,兴奋过程和无意注意占优势,好奇、好动、好模仿、好竞争等。同时,一节课中,学生的注意力、意志和情绪等心理活动的变化也是不同的。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儿童生理和心理特点进行组织教学。 合理安排教学内容。我们要知道小学生的注意力时间只有6——8分钟,那么由于学生注意力在课的前半部达到高峰,意志力在课的中后部达到高峰,情绪则在课的后半部达到高峰。根据这一特点,教师在组织教学中应把新教材安排在课的前半部分。有利于学生对新教材的学习、理解和掌握;在课的后半部分则应安排一些游戏性较强的内容,激发学生兴趣,同时,要做好主教材与辅助教材的搭配,尤其要抓住主教材与辅助教材的内在联系进行组织教学,以提高教学效果。例如我们的主教材是投掷课的时候,我们的游戏可以安排掷准也可以安排击打活动目标等,这样既可以巩固已学知识还可以提高学生的练习兴趣。
再比如:对高年级的学生,可以运用他们已经有的知识进行讲解,如讲解弯道跑为什么要求身体向内倾斜时,可以联系“离心力”的物理知识进行分析。对低年级学生可以联系生活常识进行讲解,如利用火车轨道在拐弯处外侧高于内侧的道理来说明人在跑弯道时也应向内倾斜。
3、 体育教学方法应创设民主、和谐的教学情境
体育与健康课程中的心理健康与社会适应目标主要是通过创设民主、和谐、温馨、积极向上的教学环境实现的。体育教师应培养学生应对问题、自我锻炼、交往合作等能力,开展富有个性的学习,不断丰富体育活动经验,学会体育学习和锻炼。因此体育课要将生活中丰富的体育资源进行选择,加工,创设一些有趣、贴近生活的情境,把生活中的原型尽可能地展现在教学过程中,使学生眼中不止是枯燥的技术动作,而是富有生活气息的场景。如在学习投掷项目时,创设“打雪仗”的情境,将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喜欢的素材融入到体育课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立定跳远采用“青蛙跳”的形式,突出双脚起跳和落地,协调用力的动作特点,从而便于学生尽快掌握动作要领。又如快速跑的教学中,如光是跑动练习,过程较为单调、枯燥,教学难度大,为此,可以设计“鸡毛信”为主题,小学生的好胜心强,可以激发小学生争当小英雄的动机。使学生产生一定的内心感受和情绪体验,从而有利于在学习中克服一定的困难和障碍。由于小朋友加入角色,兴奋程度较高,心理压力小,又不易紧张,这样使小朋友在学中练、练中学,乐在其中,较好地完成教学任务。
4、应结合运动技能教学过程加强体能练习
根据目前我国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体能状况令人担忧,体育课运动负荷偏低、练习密度偏小的现实,我们体育教师应结合体育课运动技能的学习内容、运动负荷的实际,适当安排丰富多彩、简单易行、富有实效的体能练习,促进学生体能的发展。我们都明白,游戏的运动量通常更能加强、增加学生的体能,让学生在玩游戏中不知不觉、快乐享受中就得到体能训练,通过游戏将体能练习渗透练习中,让学生在欢快、游乐、竞争、合作中,完成运动技能。
5、 区别对待、因材施教
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在体能和运动基础方面的差异非常明显,在选用体育教学方法时,应高度重视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特别要关注体育基础较差的学生,有针对性地采用相应的教学方法,提高他们的自尊和自信,促进每一位学生更好的发展。由于学生家庭、生长发育、兴趣爱好、接受能力、身体素质及运动技能等方面的差异性,在体育教学中,教师应注意区别对待,因人而异。如男同学喜欢运动量大,对抗性强,竞争激烈的运动项目,像足球、竞技体操、田径等;而女同学则喜欢运动量小,姿势优美,节奏感强,表现机敏的运动项目,像艺术体操、排球等。因此,在体育教学中应创造条件,努力做到根据学生性别、身体发育、体能及健康水平的差异进行分组教学。
总之,学校体育课作为培养学生形成良好体育生活方式的主要渠道,既要让学生获得体育与健康知识和技能,更要培养学生形成终身锻炼的意识和习惯,让学生真诚的热爱生活,健康的享受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