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教育科研>>课题研究>>正文

城乡结合部学校对流动儿童实施关爱教育思考

发表日期:2007/11/20 14:53:52 出处:本站 作者:无 有1647位读者读过

文章摘要:流动人口子女基础教育问题是当前中国社会主要弱势群体的重要问题之一,流动儿童由于其自身所受教育程度不同、生活环境不同、家庭教育不同等原因,心理比较比较压抑,缺乏自信。因此,我们对这些学生实施关爱教育。竭尽所能,创建公平求学环境,增进了解,加强往来,基建感情,建立相容点,增加彼此信任感,切入养成,互补互利,携手共进,家校互动,实现双向整体育人。在一定程度改变了本学区外来儿童教育旧况,确保了他们享受优质教育服务,助其尽快融入了当地社会。

关键词:流动人口 关爱教育 融入社会
   
流动人口子女基础教育问题是当前中国社会主要弱势群体的重要问题之一,随着创造和谐社会目标提出,解决这一问题的重要性和迫切性日益显现。流动儿童由于其自身所受教育程度不同、生活环境不同、家庭教育不同等原因,他们在融入当地学习生活中碰到很多困惑、比对自己与当地孩子差别,他们内心世界的不平等感、被歧视感和对立感由此自然产生。 南京江宁是一个经济发达的地区,有许多随父母进城农民工子弟,他们往往居住在城乡结合部,他们中有许多父母希望他们子女能在居住地的公立学校就读。我校地处城乡结合部(上坊镇),,教学设备完善,师资力量雄厚,是外来儿童所向往就读的公立学校。外来儿童已成为我校重点生源之一。他们在校学习、生活等受各方面因素影响,心理比较比较压抑,缺乏自信。因此,我们对这些学生实施关爱教育,消除其心理弊端,让其尽快融入当地社会生活,发挥其主人翁精神,让他们能够有质量地学习、生活,健康、幸福地成长,成为一个合格的南京小市民,从而促进整个学校德育工作水平。 一、 竭尽所能,创建公平求学环境

    随着当地经济发展和城镇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将有更多流动儿童涌入公立学校就读。为此,镇政府、教辅室和学校领导及时决策,不但要求现有9所公立小学尽量吸收外来儿童,以满足日益增多的外来儿童的求学欲望。
   
又基于部分教师和学区家长担心原有教学秩序会因此受到冲击,担忧孩子学习质量会因此受到影响, 学校组织有关教师、家长学习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有关法规:国家、社会、学校和家庭依法保障适龄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权利 引导他们应从大局、长远利益着想,使他们明白让流动儿童在公立学校接受义务教育,是教育法规赋予每一个公民的权利,是当地教育和学校义不容辞的责任,最终愉快地接纳流动儿童。
   
二千多年前的教育家孔子就提出了有教无类思想。 为了更好地体现义务教育的公平性,学校取消考查外来儿童文化知识,将流动儿童与本地同年龄的孩子放在一起,随班就读,接受同等正规教育。为了帮助那些无钱而上不起学的儿童,学校专门设立了爱心基金,每学期从基金中拿出一部分钱,来支持家境困难学生继续学业;对特困生,学校还减免其借读费、杂费等。 二、情感递化,拉近地域融洽关系

    流动儿童大多生活在贫困农村,由于与父母接触时间短,加之所处环境艰苦,现在又到了一个陌生而不适应的环境中,心理难免会出现一些自卑、戒备、逆反、厌学心理,感情比较脆弱,心存程度不一的不平等感,被歧视感的同时,他们又在心底里渴望能与老师、同学进行平等交流,渴望在群体中在同伴中取得自己应有的价值,拥有自己应有的地位。因此,构建一种团结互助同学关系,对流动儿童尽快融入集体大家庭的作用不可估量。
   
我校就此采取具体措施,消除流动儿童心理障碍,促其转化:
    1
.增进了解,加强往来,基建感情 教师带领当地学生5-6名去外来儿童家里进行家访活动,通过师生主动热情地亲近他们,让他们感受老师同学的关心,减轻积压于心里的被歧视与卑微感,同时也让当地学生体会外来儿童生活不易,学习条件简陋,要给予更多的关怀。当地学生邀请外来儿童上家做客,选择当地学生代表,由他们各自选择邀请同班外来儿童到自己家做客,让外来儿童熟悉当地人们生活习惯,同学学习习惯等,体验当地人的热情好客,消减不合群,不自信心理。在这样的双边走访活动过程中,同伴群体情感在交往中形成,并且,他们之间的交往在教师引导下,逐渐变成自愿的、自发的,而且是经常的、直接的。
    2
.建立相容点,增加彼此信任感 拉近了地城距离,就是拉近了同伴之间距离,在知我家乡、知我江宁系列活动中,流动儿童收集自己家乡特色图片、资料在全校进行汇展;当地儿童作导游,外来儿童参观、游览南京市(标志性建筑、场所);与市区小学搞联欢活动,外来儿童、市区儿童各自编排、共同编排具有家乡特点的节目进行汇演;参加社区公益活动等。在同伴群体交往和活动中,找到相容点,在不知不觉中彼此接纳和认可,淡化民工子女的色彩,建立真正的友谊。和谐、融洽、平等、民主的校园氛围、友爱、互助的学习环境也在不知不觉中创立了起来。
   
三、切入养成,互补互利,携手共进

    诚然,外来儿童较之本地学生在言行举止的文明程度上存有一定差距,但他们身上所闪现出来的勇敢、耐劳、朴实、节俭等等优点又是本地学生无法比及的。 皮亚杰认为:要使儿童从自我中心和实在论中解放出来,最重要的途径是与同伴发生相互作用。针对外来儿童与本地学生之间思想和道德行为差异,我们从养成教育切入,从日常言行、日常生活着手进行德育活动。
    1
、推三心、四倡导” “三心,即爱心、责任心、上进心四倡导,即导崇尚科学、倡导诚实守信、倡导团队协作。在以班集体活动为载体,以三心、四倡导为主题的德育活动开展至今,孩子们逐渐在生活中学会了比较,认识到了自身的不足,逐渐学会以了摆脱自我,学会了取人之长补己之短,学会了相互尊重,相互协作。
    2
、纵横交合,人人争做合格小市民常言道:人无礼不生,事无礼不成,国无礼则不宁 为了进一步规范学生的言行,我们以《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为横坐标,以南京市民规范条例为纵坐标,纵横交错,双管齐下,学校掀起了同在南京,共爱南京的活动热潮。在后阶段的评选合格小市民时,出现了外来儿童与本地学生平分秋色的喜人局面。
    3
、寓理于故事,文明故事塑文明人讲文明故事明理”——是贯穿于我校日常德育工作的又一个有效途径:每周晨会课请学生讲一个文明就在我身边的故事,通过这些精短、浅显、易懂的故事的讲述与聆听,让孩子们明白生活中的奇迹原来就发生在不经意的言行之间,一句亲切的话语,一个友善的致意,一次微小的援助……
    4
、星星之火的点燃 学校要求每一位老师不放过每一次与学生接触交流的时机,抓住他们的道德心理主线,在贴近他们思想的基础上,有计划、有步骤地推举出表现突出的流动儿童,哪怕是他们身上瞬间产生出来的一个极小极微的闪光点,进而为这些闪光点铺设温床,如出黑板报、读书节、演讲比赛、值日管理等等一切活动,让其施展小才华,让其英雄有用武之地,让星星之火,得以燎原。 榜样是的力量总是无穷的,荣誉总是能激励人立志向前。一旦当他们有一点儿的小成绩,老师们更不忘在全校师生面前让其受到表扬,得到嘉许,每学期期末之时,学校又增设评选十佳阳光外来儿童,以极高的荣誉表彰他们当中发展较全面、进步较显著的外来儿童,号召全校师生向他们学习,学习他们的对新环境的适应能力,学习他们的不畏苦难的精神。

   
四、家校互动,实现双向整体育人
   
家庭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学校教育只有与家庭教育趋于一致,才能实现整体育人目标。大多数流动儿童父母、长辈言传身教是薄弱的,再加之他们的教育方法不当,正确引导不够,更有部分家庭结构缺损,家庭关系不和的,外来儿童所得到的家庭教育可以说是微乎其微的,他们基本得不到父母悉心调教和关怀是显而易见的。
    
改善民工子女家庭教育薄弱状况,从根本上说,学校应该首先改善和提高民工家长的家教素质,帮助其如何使用正确教育行为和教育方式,帮助其加强教育意识,而并不是信奉以棍棒下面出孝子不管任其自由发展方式教育子女,让家长主动担任起家庭和家长责任,自觉履行好家庭教育义务,从而真正达到民工子女家庭环境改善,为此,我校积极与家长在一起沟通中参与管理:
     1
.为了提高家长科学育儿理论水平,不断转变传统守旧的育儿思想,我们经常组织家长参加专家教授举办的家庭教育讲座,邀请优秀家长介绍教子心得,交流教子经验,每月定期印发《致家长的一封信》,内容丰富,参考价值高,为家长形成现代人才观、亲子观、儿童观努力搭建平台。我们会不定点、不定期、不定范围召开家长集会,到社区会所去开家长会,召开餐饮、家政等服务行业家长的家长会……改变过去教师讲、家长听或诉苦会告状会的做法,教师与家长愉快聊天,聊孩子优点、兴趣、特点、不足,共商如何让其发扬长处,克服短处。
    2
.编印《成长手册》。打开《成长手册》第一页,就是老师与同班同学对这一孩子优点赞扬的一条又一条的累积,每一例最前端夸张的微笑表情符也被老师和同学涂成了醒目的红色。随着孩子的闪光点愈来愈多被挖掘出来,随着孩子为同班同学为学校所做的实事、好事越来越多,里面的微笑表情符也就越发鲜艳跳跃了! 《成长手册》里还包含了一个老师、家长、学生之间都可以随时随地书写的对话框。从里面经常可以翻阅出如下或者更有意味的对白: 语文教师——写上了今天孩子要完成的作业 家长——我们回家已经10点半了,孩子早就睡着了。 学生——老师,我不会做的地方没有完成,(后面还加了一个难过的表情符)       班主任——父母不在,能够生活自理,棒!
    
数学老师,周二、三、五下午第一节空课 我,周一、二、四上午第三节空课 家长——谢谢老师!孩子做对做借,我们有时不懂,不能辅导,不过,我们会让孩子把字写得端正、整洁。 数学教师——今天,孩子上课时最先举手回答出了一题难题!(画了一个竖着大母指的表情符) …… 在这样一个宽松、平等、愉悦、没有任何压力的环境中,《成长手册》变成了教师和家长、学生之间的联系枢纽,成了特别是外来儿童健康快乐成长的助剂!
    3
开展家长开放日和亲子活动,走近孩子,贴近孩子,让家长与孩子一起上课,让家长和孩子一起游戏,和孩子共享学习乐趣,生活乐趣,同时增进父母与孩子的感情。 学校内就读的外来儿童中有相当一部分的家长在个体经营小美食,我们就决定拟办一个爱心义卖美食,为贫困山区捐款活动。征询报名意向单子一发下去,就得到了外来儿童家长们的一致拥护与支持,相反本地学生响应较平。在外来儿童家长热情的感召下,本地学生家长也积极行动了起来。目前为止,征设到的美食摊位已近20,分别有:烤土豆、烤马铃薯、小烧饼、炸猪里瘠、糖葫芦、臭豆腐串、五香田螺等等等等。我们的此项活动预设到市中心的商业集中场所进行,届时,外来儿童与家长一起、本地儿童与家长一起定会共同上演一场由外来民工子女平等参与的、充满爱心的别开生面的教育秀!
    4
、开辟校长信箱行政接待日等渠道,以便更加有效地了解家长心声,鼓励家长参与学校管理,增强家校凝聚力,全面推动学校对流动儿童的良性管理。 流动儿童的教育问题,不仅仅是我们学校教育问题,更是应该让全社会来共同支持、共同参与的教育问题。但学校作为教育主要机构,要勇于挑起自己的责任,在自身观念和方法上作出积极的努力和改进,一定是能切实解决一些问题的。 我们学校对流动儿童实施关爱教育尝试,在一定程度改变了本学区外来儿童教育旧况,确保了他们享受优质教育服务,助其尽快融入了当地社会,为创造和谐社会尽了一份绵薄之力,但是,道路是长远的,我们将极力探索,努力为流动儿童教育提供更多更好的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