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孩子走进槐乡
发表日期:2009/4/28 14:52:37 出处:本站 作者:无 有716位读者读过
带孩子走进槐乡
【教学背景】
《槐乡五月》是一文质兼美的散文。它以生动的笔触描绘了槐乡五月槐花飘香季节的美景,表现了槐乡孩子幸福快乐的生活和槐乡孩子的勤劳能干、热情好客、纯朴可爱。这篇文章我曾教过两次。虽然后一次我是抓住了“找出文章中表现槐乡孩子的快乐生活和热情好客的语句”这样一个问题,破了前一次的逐段串讲,但觉得学生们仍然不能提起理解和朗读的兴趣。
究其原因,我们学校周边农村近几年搞拆迁,学生们住进了拆迁安置小区。到处是齐整的楼房,小区内路两旁种植的是四季不变的黄杨、冬青、樟树,平日里要想看个油菜花都很困难,哪里还想象得出课文里的满村槐花飘香啊?要想让孩子们真正走进文本,必须另辟蹊径!我突发奇想,决定今年的课堂教学,带孩子们走进槐乡。当然,他们可以自由选择做槐乡的客人或男、女小主人。(因为,文本的描述对象毕竟是槐乡的孩子。)
【教学案例】
课堂教学前,我让同学们查阅资料,对“**乡”有了直观的了解。进入课堂教学,我用多媒体展示了一幅幅生动的槐乡槐花图,让学生立刻对“槐乡”和“槐花飘香”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接着,我告诉他们,老师即将带同学们走进这样的槐乡。你们可以任意选择做槐乡的小主人或客人。记住,必须注意自己的性别角色。一听老师这么说,学生立刻兴趣高涨。我趁势要求学生自读课文,动笔改一改文章的内容。比如,把“吃咸的,浇上麻油、蒜泥、陈醋;吃甜的,撒上炒芝麻、拌上槐花蜜。”改成“我喜欢吃咸的,就浇上麻油、蒜泥、陈醋 ;小明喜欢吃甜的,他就撒上炒芝麻、拌上槐花蜜。”学生听说自己可以修改课文内容,更是跃跃欲试。在学生通读课文,自主修改过后,我要求同学们主动站起来读一读认为自己改得最出色的地方。学生们会在“槐乡的小姑娘变得更俊俏了,她们的衣襟上别着槐花,发辫上戴着槐花……。小小子呢,衣裤的口袋里装的是槐花,手上拿的还是槐花。”这句上加上“我们小姑娘衣襟上别着槐花,发辫上戴着槐花……;他们小小子呢,则衣裤的口袋里装的是槐花,手上拿的还是槐花。”看着多媒体上漫山遍野的如雪的槐花,同学们读着自创的语句,仿佛真的走进了槐乡。教学过程并不复杂,而学生却对文章中的一些优美语句很快熟读成诵。下课时也能听到他们相互打趣的声音:“我喜欢吃甜的,我会 撒上炒芝麻、拌上槐花蜜”,“你喜欢吃什么?吃咸的呀,那我就浇上麻油、蒜泥、陈醋”,“我会送你一罐清亮清亮的槐花蜜”,“我们小小子都喜欢吃槐花,所以我们的口袋里装的是槐花,手里拿的还是槐花。”“你们小小子最贪吃,我们小姑娘才漂亮呢!我们的衣襟上别的还是槐花,发辫上戴的还是槐花。我们飘到哪里,哪里就会有一阵清香。”我也仿佛陶醉在满园的槐花香里了!
【教学评价】
语文教学是一项必须独具匠心的工作,它需要常创常新。怎样实现课堂教学的有效实施,关键在于教师肯否下功夫,努力创设学生自主学习的环境。对学生尚感陌生的语言场景,教者要努力让学生的学习过程贴近生活。变书本上的纯语言文字为学生的生活实践。这样,学生才会乐意学,学得快,有成就感。《让孩子走进槐乡》,其实是让他们走进五月槐乡的沸腾生活,去体会槐乡孩子热爱生活的情感,领悟儿童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学生有了这样的切身体验,课堂教学自然会水到渠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