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求有效教学 扎实推进课改
发表日期:2007/11/20 15:15:45 出处:本站 作者:无 有1627位读者读过
上坊中心小学 陈明翠
主题一 无效教学
一、什么是无效教学
无效教学是指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脱钩,而产生效率极低甚至是零的教学。它在一定范围内较为普遍存在,具体表现为:课堂上死气沉沉,学生的需求、个性被抹杀;课后搞“题海战”,学生学习死记硬背。其结果是学生苦学、厌学甚至流学。极大地影响了学生的身心健康。
二、为什么会产生无效教学
1、陈旧的教学观对教师的影响根深蒂固。
教学观是教师对教学的认识或对教学的主张,也就是教师对教学目标、教学过程、教学对象的认识。目前小学教师仍然受到传统陈旧的教学观的禁锢。
(1)、教学活动目标单一:教师仍然把知识技能作为教学的主要目标,缺乏对目标全方位的认识和掌控,忽视了诸如思维、兴趣、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等其他方面的目标。
(2)、教学活动过程乏味:教法单一,往往是复习、讲解、练习等循环往复;习题呈现的素材也是常年不变,千篇一律。
(3)、忽视教育对象的主体性:教师过于强调自身的主导作用,在活动中往往是单向施动,学生被动地按教师要求参与活动。
2、教师的“职业倦怠”问题普遍存在
有人分析老师的内在动力有三个层面:积极性、责任感、事业心。这三个层次是由低到高的,积极性是短暂的、可变的,而且是外在的,调动积极性,一调就动,不调不动。但是责任感是内在的,他今天可能做这件事不高兴,但是他觉得不做不行,可他的内心未必是快乐的,未必是积极的、主动的,但是责任感一定比积极性稳定。最高层面是事业心,它发自内心想完成一件事业,实现一个理想、追求,无论他在什么样的环境之下都能认认真真去做,而且不需要外界给他提供什么样的条件,他能克服各种各样的困难。只有教师把教育工作当作一种事业而不仅是谋生的职业时,教师才会努力地发展自己,不断完善自己的课堂教学。
最近读了朱永新的《新教育之梦》,其中有这样一段:“一个教师不在于他教了多少年书,而在于他用心教了多少年书。有些人,他教一年,然后重复五年十年乃至一辈子;有些人,实实在在地教了五年。一个实实在在教五年的人,与一个教了一年却重复了一辈子的,他们的成绩是不一样的。”教一年,然后重复五年十年乃至一辈子的人的教学多数是低效的,有时甚至是无效的,原因很简单,不同的时间,不同的地点,不同的教材,更重要的是不同的学生,同样的教学方法怎么可能适应学生的发展。我们应该好好把握每一天,思考每一天教学中的得与失,做一个实实在在地教书的人。
3、教师的专业素质有待提高
谈到教师的素质,我联想到现在社会上做直销的。我们都听说过,凡是做直销的,由于上线对他们的彻底的洗脑,使他们跃跃欲试,摩拳擦掌,大有干一番事业的气势,不顾家人的反对,投入自己的所有积蓄,奔波劳碌,可最终都以失败告终,成功者至今谁也没看到。究其原因,不是不尽心,不是不努力,应该说是有想赚钱的想法,没有赚钱的本事。做直销的想发财,做教师的想培养出有素质的学生,道理一样,那就要有专业的素质,没有专业素质,只有理念与热情,那就是纸上谈兵。专业素质不高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不钻研教材的无效备课
要想使课堂有实效,必须首先从备课入手。现今教师的备课存在着几种无效现象:一是大部分教师抄教案,抄教参,二是“翻新工程”,老的教案改改弄弄变新的;三是由人代抄教案。教师根本没有去研究教材,甚至抄了些什么都不知道,上课拿着课本轻装上阵,教学效果可想而知了。教师由于没有好好地去钻研教材,缺少对整个教材整体的把握,理解不透,不知道这一课教学内容在整个一册教材体系中处于什么地位,那么往往对教学目标的确定是很模糊的,对重难点的把握更是难上加难了。这样一来,就会造成这样的现象:上课的时候上到哪里是哪里,忽略重要环节的设计,难点的突破。预设得不够精彩,自然也预约不到课堂教学中的精彩,更收不到良好的成效。
(2)、不能启迪心智的无效提问
例如:许多老师一揭示课题,立即就问,你对这个课题有什么想法?或者说你看到这个课题想知道些什么?表面上看上去是想激发学生学习、探究的兴趣,其实效果不大。这篇课文讲了什么,一读课文就知道了。更不能理解的是这篇课文学生事先已经预习过了,老师还提这种问题,那真的是为提问题而提问题,浪费时间了。教师提这样的问题,其目的就是想引起学生质疑。随着新课标的的出台,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方式已经深入人心。老师们都喜欢在自己的课堂教学中增加“质疑环节”,特别是遇到有人来听课,以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学过程的“有的放矢”。然而。我在学期的随堂听课过程中发现所谓的质疑更多的是流于形式,为质疑而质疑。比如《燕子》一课,学生就提出了这样的问题:“作者为什么写燕子?”“燕子是什么样的?”“课文是怎么写燕子的?”其实这些学生已经充分预习了课文,而且燕子是我们南方常见的动物,不可能学生不熟悉。学生这样的提问显然是明知故问,只是为了迎合老师的思路,讨得老师欢心而已,实际并没有多大的效果。
(3)、流于形式主义的无效互动
无效互动是指没有互动必要的互动,或没有达到互动目的的互动。现在的许多教师虽然注意到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采用合作学习的方式,引导学生广泛参与,只要有疑问,无论难易,甚至是一些毫无讨论价值的的问题都要在小组里讨论,结果学生参与讨论,要么讲闲话,要么无精打采的保持沉默;当然也有一些疑难是学生通过个体学习无法解决的,的确有合作解疑的必要。可问题一出现,立即组织小组讨论,让学生解疑。这种没有经过个体熟读精思而匆忙展开的讨论如无源之水,表达的见解既不成熟,也不具备深度,更谈不上个体创见,不但解决不了疑难,反而容易掩盖学生的思维困惑和学习困难,无意中剥夺了学生自主学习、自主读书、自我感悟、独立探究的机会。合作学习时学生往往不能围绕重点积极有效地讨论,争执、吵闹、不懂得倾听,谈论与学习无关的话题,各行其道,导致课堂秩序混。交流时,学生所发表的依然是个人的见解而非集体的智慧,前面的合作在交流时并没有显现效果,有和没有一个样。教师依然执行着自己的教学思路,还是用一个个零碎的问题引导着学生一步步解决问题。很多时候,那种看似热热闹闹、生机勃勃的交流互动,其实却是一种无效教学。
(4)、教学目标的无效达成
许多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重结果轻过程。每一节课我们都会围绕一个既定目标实施教学。 为了达到这个目标,老师们就会有一定的设计,四十分钟就是为了完成自己的教学设计。当课堂上生成的东西与自己的预设发生碰撞时,有时我们则会回避,不加理睬,课后讨论,支支吾吾,或者干脆横眉冷对。惟恐一扯就没完,然后认为完不成教学目标。在这样一个课例:一堂大型公开课上,老师在讲“井底之蛙”一文,老师通过对文章的分析后,引导学生的情感升华,“你愿做小鸟还是青蛙”。当然,同学们依次举手,愿做小鸟,可以看到广阔的天空,自由地飞翔在天地间,可以看到精彩的世界,而不愿做青蛙,只看到井底大的天空,一辈子平平淡淡,课上到这儿,应该说目标已达成,符合老师的设计思路,就在老师准备总结全文下课的时候,一只小手倔强地举了起来,也许是为了体现课堂上对学生的尊重,老师叫起那位学生,没想到学生说:“我想做青蛙。”全场哗然,上公开课的老师一时愣住了,不知如何处理这突发的事件,半分钟后,老师有些尴尬地说:“下次上课用心听讲,坐下吧!”
第二天,在课堂上,已没有听课教师,老师怒问:“××同学,昨天在课堂上为什么捣乱,别人都做小鸟,你为什么要做青蛙呢?”学生说:“老师,我做青蛙是有道理的,我想看着外面的天空,于是我跳出了井口,刚走没多远,一柄钢叉向我刺来,我闪身躲过,刚走几步,看到一位行人手里提着一串我的同伴,他们大声叫喊着叫我快逃,我来到水田,可刺鼻的农药呛得我睁不开眼,于是我跳进了河流里,睁眼一看,天啊,河里到处浮着死鱼、死虾,河水已经发黑,我在里面根本不能呼吸,我长叹一声,还是跳回井里,我还是觉得井里最安全。此言一出,班里一阵骚动,老师也由惊愕变为赞同,因势利导,于是,同学们个个活跃起来,一场关于人与自然、保护野生动物、保护环境的大话题引申开来,极大地激起学生思考和表达的欲望,开阔了视野,丰富了信息量。还有一部分教师重师道尊严,而轻视了上课自己既定的目标、任务。这样的教师受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认为自己在学生中的威严地位比什么都重要,甚至超过了给学生传授知识的重要性。有一次,放学路上与一个一年级的小朋友闲聊,我问他:“今天你学到了什么?”他说:“什么也没学到,老师今天就让我们坐了一节课,什么都没讲。”我说:“为什么呀?”“因为老师进来的时候,有小朋友在讲话,没坐好。”一堂课,40分钟时间,就因为有几个学生在讲话,便一坐到底,连书都没打开,学生在40分钟里什么都没学到,老师在40分钟里一点教学任务都没有完成,我想这40分钟显然是无效的。平时,如果我们留意一下办公室里的交流,我们便可发现教师在课堂上的批评人、发脾气、处理与教学内容无关之事的现象还是很多的,这也是造成拖堂、放学后留学的一个重要原因,可惜我们老师心中根本没有认识到自己有意无意地在让宝贵的教学时间就这样无效地流失了。
(5)、缺乏思维的无效操作
小学生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喜欢参加各种各样的活动。做一做、摆一摆、说一说、想一想,这些活动对于小学生来说具有很强的吸引力。通过活动调动了学生各种感观的参与,帮助学生获得清晰准确的感知,在操作中理解、掌握知识,进而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的能力。在操作中学习作为一种重要的数学学习方式,已得到大多数老师的认可,并较多的出现在数学课堂,也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但是,在当前课堂中我们经常发现以下几种现象,值得我们思考。
(1)、“操作”变“游戏”,课堂乱糟糟。
在教学中我们经常会遇到老师煞费苦心,为学生创设了轻松活跃的课堂教学氛围,让学生在操作、体验中学习。但学生却不领情,有的学生把操作材料当成了游戏材料,只是觉得有意思,而不能很好地进行思考。低年级学生尤其是这样。
(2)、动手操作学习与教学时间上的矛盾。
强调了学生的动手操作,在实践感知中学习,我们在课堂上让学生操作、体验,注重学生学习的过程,活动需要时间,要求一课时的教学内容,经常要用到两、三课时,从时间上说延长了很多。虽说达成的教学目标不一样,对与整个学期来说,教学时间肯定不够用。该如何处理好操作体验的学习过程与教学时间的关系,需要我们探索和思考。
(3)、学生操作过程形式化。
有些课堂存在着“为了操作而操作”的现象,教师对需进行操作的内容,只是简单的示范一下,或在教师的指令下完成操作,这种“依样画葫芦”的操作又怎能让学生领悟其中的数学意义呢?
三、无效教学在课堂中的表现
课堂教学中,我们力求全体学生有效参与教学活动,提高教学效益。但是我们仍然发现,老师教得认认真真,甚至疲惫不堪,学生却是学得力不从心,懈怠厌倦;又或是学生通过一段时间的辛苦学习获得了一定的收获,但是与他所付出的精力不能对等起来。课堂上的这种无效低效现象依然普遍现象存在。
表现之一, “作报告式教学” 。教师把教材的内容分成几点,以作报告的形式,讲给学生听,内容讲完了,课就结束了,“雨过地皮湿”,没有互动,没有反馈,学生掌握多少,心里没底。
表现之二,“才子式教学”。教师把课堂作为表现自己才华的舞台,不顾学生程度,自己滔滔不绝。自己懂了,以为学生也懂了,或者“这个问题这么简单,你还不懂?”,起点偏高,坡度偏难,抱怨学生太笨或基础太差。
表现之三,“自己给自己讲课”。不组织教学,不看学生反映,自己只顾讲课,有多少学生听讲,不知道;有多少学生能跟上自己的思维,不知道。有的讲课速度太快,不给学生留有思维的空间,提出问题后,不给学生留有思考的时间。还有的课上不断的提问,都是“是不是、对不对”的问题,问题无质量,学生无思考。
表现之四,“一味拓展的课”。不顾课标要求,不顾学生基础,一味的补充拓展,多数学生上课如听天书一般,学生因畏难而厌学。
表现之五,“无教学设计的课”。不认真学习课程标准和教材的单元提示,不认真研究教材,乱引用“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教学目标制定随意,教学过程无目标或者过程目标与教学总目标不一致。
表现之六,“只想怎么教,没想教什么”的课。 教学方法改革被炒作的今天,有一些老师只注重研究教法,而忽视教学内容的研究,学生已会、学生自己能解决的内容还在不厌其烦地讲,花样翻新地活动;学生力所不及的内容还在绞尽脑汁地表演。
四、怎样克服无效教学
1、优化师资队伍,提高育人水平
教师素质和教学能力的高低是教育教学成败的关键,要从根本上解决无效教学,就必须建立一支学风优良、爱岗敬业、能胜任素质教育的师资队伍。优化教师队伍,教师要转变教学观,教学过程由传授知识转变为指导学生发现信息、加工信息增长能力的过程;要不断地探索教育教学规律和不断更新知识;要做好“传、帮、带”工作,骨干教师要扶持年轻教师;误人子弟的教师要调离教学岗位。教师要明确“以学生为中心,先学后教,全面发展”的有效教学理念。具体应关注以下几点:一是要关注学生的进步或发展。树立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教学思想,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指导学生学会自主学习。二是教师要有为服务学生发展的“对象”意识,教学不能“唱独脚戏”,体现教为学服务,达到“教是为了不教”的境界。三是关注单位时间的教学效益。教师要有时间意识与效益观念,在教学中既不能“跟着感觉走”,也不能把“效益”理解为“花最少的时间教最多的内容”。教学效益不取决于教学内容多少,而取决于单位时间内学生的学习结果与学习过程的综合评价。四是关注教学目标的可测性。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对教学目标的达成实施不间断的测量和评估。把定量与定性、过程与结果综合起来,充分体现学生的学业成绩与教师的教学成绩。五是关注教学反思。教师要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和策略,不断地追问自己:“什么样的教学才是有效的?”“我的教学有效吗?”“有没有比这更有效的教学?”等,这样,才能使自己的教学更加有效。
2、优化教案,提高备课质量
“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 要组织好教学过程必须在课前下苦功夫。为此,一要吃透教材和教学大纲,明确难点、重点、关键点;二要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水平、接受能力,以此确定教学目标及达到目标所采用的教学方法和教学形式。在此基础上,全面规划科学具体地设计教学方案,只有这样才能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因材施教、分类指导,真正地做到面向全体学生。
3、优化课堂教学,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学生是学习认知活动的主体,只有认识主体主动、积极地发挥主观能动性,才能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首先,要处理好师生关系。这是教与学、师与生双向交流的基础,实行民主教学,把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紧密地结合起来,设置教学情境,激发学生求知欲和学习热情,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其次,把握好传授知识和发展学生能力的关系。知识是能力的基础,我们要教给学生系统、科学、结构合理的知识。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因此更要培养学生驾驭知识的能力,使他们能独立地对信息进行分析、归纳等加工活动,即“会学”。第三,讲究方法,及时巩固。课堂内容要当堂消化,切实“减负”,作业要精练,使学生能触类旁通。使教育教学得以高效优质地进行。
一、有效教学产生的背景
有效教学(effective teaching)的理念源于20世纪上半叶西方的教学科学化运动,在美国实用主义哲学和行为主义心理学影响的教学效能核定运动后,引起了世界各国教育学者的关注。20世纪以前在西方教育理论中占主导地位的教学观是“教学是艺术”。但随着20世纪以来科学思潮的影响,以及心理学特别是行为科学的发展,人们意识到,教学也是科学。即教学不仅有科学的基础,而且还可以用科学的方法来研究。于是,人们开始关注教学的哲学、心理学、社会学的理论基础,以及如何用观察、实验等科学的方法来研究教学问题。有效教学就是在这一背景下提出来的。
二、有效教学的核心思想
“有效教学”概括为三重蕴意:有效果、有效率、有效益。
有效教学的核心就是教学的效益,即什么样的教学是有效的?是高效、低效还是无效?
所谓“有效”,主要是指通过教师在一段时间的教学后,学生所获得的具体进步或发展。教学有没有效益,并不是指教师有没有教完内容或教得认不认真,而是指学生有没有学到什么或学生学得好不好。如果学生不想学或者学了没有收获,即使教师教得再辛苦也是无效教学。同样如果学生学得很辛苦,但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也是无效或低效教学。因此,学生有无进步或发展是教学有没有效益的惟一指标。
三、有效教学的理念
1、关注学生的进步和发展。首先,要求教师有“对象”意识。教学不是唱独脚戏,离开“学”,就无所谓“教”,因此,教师必须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树立“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的思想。其次,要求教师有“全人”的概念。学生发展是全面的发展,而不是某一方面或某一学科的发展。教师千万不能过高地估计自己所教学科的价值,而且也不能仅把学科价值定位在本学科上,而应定位在对一个完整的人的发展上。
2、关注教学效益,要求教师要有时间与效益的观念。教师在教学时既不能跟着感觉走,又不能简单地把“效益”理解为“花最少的时间教最多的内容”。教学效益不取决于教师教多少内容,而是取决于对单位时间内学生的学习结果与学习过程综合考虑的结果。
3、关注可测性和量化。如教学目标尽可能明确与具体,以便检测教师的工作效益。但是并不能简单地说量化就是好的、科学的。应该科学地对待定量与定性、过程与结果的结合,全面地反映学生的学业成就与教师的工作表现。因此,有效教学既要反对拒绝量化,又要反对过于量化。
4、需要教师具备一种反思的意识。每一个教师要不断地反思自己的日常教学行为:“我的教学有效吗?”“什么样的教学才是有效的?”“有没有比我更有效的教学?”
四、有效教学对教师的要求
要实施有效教学教师应该具有什么样的特征或品质,国外有研究把它称之为有效教师特征和品质,一是指教师的生理和心理特征或品质,如个人外表、魅力、整洁、善良和亲切、智力、机智、开放、热情、幽默等;二是指与教学工作相关的特征或品质,如体谅学生、对学生有高要求、教学能力强、学科知识丰富、教学的适应性等等。教师要让自己的教学实现有效教学,就必须培养有效教师所应该具有的特征或品质。
1、有效教学需要教师具备良好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师的思维能力是教师能力素质的核心。教师思维的条理性、逻辑性、系统性、创造性在教师能力素质中最为重要,是影响教学成效的最重要因素。
2、有效教学需要教师对所教的学科内容有广泛而深刻地把握
在新课程改革中,教材是重要的教育因素。教师不是教教材,而是要用教材教。这不仅是一个教学理念的转变问题,而且是一个教学实践的操作问题。在教学实践中,教材是教师用来教学的材料,也是学生用来学习的材料,有效教学要求教师使用教材需要教育的智慧,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既不能脱离教材,又不能照本宣科。要能挖掘和寻找教材中的知识点有针对性地灵活使用教材,对提高教学质量关系极大。
3、有效教学需要教师充分地了解学生的情况
“以学生发展为本”是有效教学的的基本理念,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学习并不是教师向学生传递知识,而是学生自主构建知识的过程。学生是一个个情感丰富的个体,是一个个有着多方面“经验”的个体,任何新知的获得都需要唤起并暴露学生的经验,并与之取得联系,然后由学生自己把新知内化,逐渐建构,完善自己的认知体系。由此可见,找准学生的“新知生长点”,是帮助学生顺利完成学习过程的重要一环。
4、有效教学需要教师必须不断丰富自己的知识储备
自身知识的储备能否满足学生的需要,这是新一轮课程改革对教师提出的第一道难题。“要给学生一滴水,教师要有一桶水”,在科学日益发达信息化的今天,教师要不断补充知识量,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要在不断的学习中形成自己的东西。
并非仅仅是一桶水,而是潺潺流动的活水。拓展自己的学科知识,大量阅读相关书籍,才能从容驾驭日益开放的课堂。尤其教师必须要有教育学、心理学方面的知识素养。只有这样教师才能旁征博引,触类旁通,在完成学科教学的同时完成对学生思想领域的教育。
5、有效教学需要教师有较强的教学反思能力
有人说:“二十一世纪教师能力中最重要的成分是教师的教学反思能力。”教学反思能力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将教学活动本身作为监控的对象,不断地对自我和教学进行积极、主动的检查、评价、反馈和调节的能力。教学反思是一种有益的思维活动和再学习方式,每一位优秀教师的成长都离不开教学反思。如果一个教师仅仅满足于获得经验而不对经验进行深入的思考,那么,即使是有“20年的教学经验,也许只是一年工作的20次重复;除非善于从经验反思中吸取教训,否则就不可能有什么改进。”他可能永远只能停留在一个新手型教师的水准上。美国著名的教育学家波斯纳提出了一个教师成长的公式:经验+反思=成长。我国著名心理学家林崇德也提出“优秀教师=教学过程+反思”的成长模式。叶澜教授说,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难以成为名师,但如果写三年反思则有可能成为名师。有研究指出,许多专家型教师都有一个共性,即具有教学反思能力。教师应从哪些方面反思自己的教学呢?
(1)、反思教学内容。在教学前,教师必须认真研读与思考,对其编写质量要具有清醒的认识能力,对教材的处理意见要形成自己独到的见解,要能够根据教学需要作适当的处理、加工、补充、删减。尤其是有关的练习资料要精选,明辨非训练内容和强化训练内容,着力避免“照本宣科”,以便更加有利于教学活动的开展。通过对教学内容的反思,达到教师所要讲授的内容具有系统性、科学性、生动性、有效性和前瞻性,要对教学内容经过一番心灵咀嚼,用充满个性的教学风格去引导学生在参与讨论、合作学习过程中,掌握科学知识形成过程,领悟科学探究方法。
(2)、反思教学态度。教师要经常反思自己的教学态度是否认真,教学投入是否充分,教学热情是否饱满,教学工作是否负责,教学准备是否得当,对学生学习主体作用是否更好地发挥,时刻以一种高度负责的态度去认真对待日复一日的教学工作。教师要转变传授者的角色,形成平等、和谐、宽松、融洽的新型师生关系,使学生参与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钻研精神以及批判性思维能力得到提高。
(3)反思教学过程。反思教学过程就是对整个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诸如备课、组织教学、作业布置、作业批改、知识检测、学情分析等实施全面的自我调控,抓住局部,优化整体,注重教法策划,对传统教学进行创新性的引用,以充满时代精神的新思想和新方式赋予每一教学内容,努力做到精心设计、精心施教、精心测试、精心批改、精心点评,来不得半点的疏忽与马虎。有效教学要落实在每一个环节,及时发现学生的成绩和不足,及时找准前进的学习目标。
(4)、反思教学情境。教学情境是教师为了促进有效教学而创设的特定教学氛围。这种氛围及为重要,能对教学活动产生积极的影响,教师要反思教学情境的创设是否合理、适用;反思自己营造的学习氛围是否能帮助学生全身心、高效率地投入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学生主动获取知识。学校教导处和教研组要加强教师课后反思的管理,帮助教师通过课后反思实现有效教学。
在这几方面我们反思成功得意之处,反思失误之处,反思学生见解、问题和建议。教师的成长过程也就是不断反思、重构自己对教育教学理论与实践基本看法的过程。反思对实现有效教学具有重要的意义。
五、有效教学对学生的评价
关于学生评价我们要走出一个误区,即学生考试成绩好就是实现了有效教学,在长期应试教育的影响下,教师的评价标准主要看教学成绩,衡量学生优差的主要标准也是分数。这种单一性的标准,导致了教学效果的单一性,即只看重成绩。因此,课堂仅成了知识传授的场所。教学质量应该是一个综合的概念。正确的教育教学理念要建立发展性的教师评价制度,让教师有一个自由成长,自由发展的空间,要建立多元的学生评价体系,让学生的各方面才能得以展现和肯定。天生我材必有用。每一位学生的智能发展是不一样的,每一位学生都有自己的长处,教师的责任是,怎样发现学生的长处,并使他们在某个方面变得更优秀、更突出。
学生是否有进步或发展是衡量教学效果最重要的标准。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就教学效果的内涵而言,必须体现多层次、立体型。多层次、立体型是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三者(三维目标)的和谐统一发展。就是说,通过课堂教学活动,在知识与技能方面,学生从不懂到懂,从懂得少到懂得多;在情感态度方面,学生从不喜欢到喜欢,从无兴趣到有兴趣,从不热爱到热爱;在过程与方法方面,学生从无序的逻辑思维到有序的逻辑思维,从单一僵死的方法到多元开放灵活的方法。这些方面集中反映在学生身上,就是看,学生愿不愿学,主不主动学,会不会学。
2、就教学效果的对象而言,必须体现全面性、可持续性。全面性就是指,教学活动必须面向全体学生。然而,在不同的班级,存在不同层次的学生,个体的差异,导致他们在教学活动中的感受、体验和收获都不同。因此,我们所说的全面性,就是让不同的学生在自身基础上都有不同的进步,有不同的发展。在教学活动中,这是一条至上的真理。教师绝不能只关注基础好的学生,而对学习困难的学生关注较少或没有。相反,教师在关注基础较好学生的同时,更应该关注和帮助学力困难的学生,为他们提供一个更好的发展平台。可持续性就是指,课堂教学所注重的不仅仅是知识传授,更应注重学法的传授。“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要让每一位学生确立一种良好的学习态度,养成一种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一种良好的学习精神,使学生在以后的学习生涯、职业生涯中永远受用。也就是说,教师不仅仅只注重学生当前的发展,更要注重学生未来的发展。
3、就教学过程而言,必须体现低耗高质。在教学过程中,有的教师单靠拼消耗、比时间、凭蛮力来提高教学效果。这是一种低层次的教学方式,一种无可持续发展空间的教学方式,一种必须摈弃的教学方式。我们现有的教学资源是有限的,教师在追求有效教学的时候,必须有一个节约意识。教学的材料要精简,教学的语言要精炼,教学的手段要精要,教学的训练要精致。并不是白猫黑猫抓到老鼠就是好猫,还要看怎么抓。是花大代价来抓,还是花少代价来抓?这是教师必须考虑的问题。另外,学生是有血有肉有思想的人,不是一台任人摆布的机器。学生既要学习,也要休息,要劳逸结合才有效率。要学习并快乐着,不要学习并痛苦着。
4、就教学效果的评价而言,必须体现学生满意。课上得好不好,谁有资格发言呢?学生!我们以往听课评课,总是教师来评头论足,指点优劣,学生根本没有发言权。其实,任何教学活动都是为学生服务的。这种服务好不好,学生体会最深。鞋子合不合脚,自己最清楚嘛!只有学生听懂了,学生提高了,学生思维开阔了,学生同意了,这样的课堂教学才算是有效教学。那些讲得再天花乱坠、再博大精深,而学生却如在云雾的课,又有什么用呢?那些虽然得到专家们高度评价的所谓优质课,但是学生没有收获,也只是一场教学秀而已,又有什么用呢?
六、有效教学的课堂操作
课堂是实施有效教学的主阵地,研究有效教学在课堂中的操作是非常必要的,也是必须的。教师课堂教学的要求:一是引起学生学习的意向。即激发学生学习的动机,要在学生想学的心理基础上展开;二是指明学生所要达到的目标和所学的内容。让学生知道学到什么程度以及学什么,学生只有知道了自己学什么或学到什么程度,才会有意识地主动参与;三是采用易于学生理解的方式,即教学语言有自己的独特性,要让学生听清楚、听明白,因此,需要借助一些技巧,例如重复、深入浅出、抑扬顿挫等。如果教师在讲授时不具备这些条件,那么即使教师教得十分辛苦,也不能称之为有效教学,同时四个关注点对我们有一定的借鉴作用:有效教学关注学生的进步或发展,有效教学关注教学效益,有效教学更多地关注可测性或量化,有效教学需要教师具备一种反思的意识。
有效教学操作程序上应有如下八个方面:(1)创设情境,激发动机,导入新课;(2)揭示学习目标,概览学习内容;(3)复习与所学新知识相关的旧知识,注重知识的衔接;(4)突出以自学为基础,培养学生的阅读素质,让学生学会学习;(5)着眼于对知识的理解,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让学生主动地去发现问题,研究问题、探寻知识,在程序式的学习过程中加深对知识的理解;(6)使用尝试性应用练习,辅以形成性评价反馈;(7)进行巩固性应用练习和迁移性应用练习;(8)注重课堂小结的作用,通过教师小结和学生小结,把所学的知识进行分类整理,比较掌握,把握知识的重难点。这八个环节是一般课堂教学的必经的环节,但,不必课课都按这八个环节来做,而应根据课题、内容、学科特点确课堂教学的环节。
七、从有效教学走向优质教学
所谓优质教学,即高质高效、高水平高境界的教学,优质教学当然是有效教学,但有效教学未必是优质教学。有效教学只是我们对教学的基本要求,优质教学才是我们的追求目标,优质教学具备以下基本特征:
1、深刻2、独到3、广博4、启发5、机智6、绝招
我们期待这样的教学:见解深刻、独具慧眼、旁征博引、循循善诱、充满智慧、精益求精。从有效教学走向优质教学,也就意味着教师从一般教师走向优秀教师;从普通教师走向教学名师;从经验型教师走向专家型教师。任何课程改革、教学改革都是对优秀教师、教学名师、专家型教师的呼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