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校本研修>>教海拾贝>>正文

小课堂 大文章

发表日期:2011/4/6 21:52:30 出处:本站 作者:无 有827位读者读过

小课堂        大文章
                                               ——给学生一个书香的童年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让学生喜欢阅读,

 

受阅读的乐趣。”一般来说,爱读书也和爱活

 

一样,是小学生的共同特点。指导课外阅读同

 

应从兴趣开始,学生只有对课外阅读充满兴

 

趣,才能积极主动地投身到课外阅读中去,才能

 

把课阅读当作他们的一种享受、一种休闲,从

 

而持旺盛的阅读热情,主动遨游在浩瀚的书海

 

中。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让学生变聪明的方法,不是补课,不是增加作业量,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我在平时进行的课外阅读活动中,布置了精巧的图书角,展示了精致的课外阅读手抄报,营造了师生之间,母子之间阅读的温馨画面。看着花坛边那一个个有花香和书香伴随的小小身影,我深刻感觉到,课外阅读的常态教学,对学生而言是多么的重要。它可以为学生提供良好的阅读氛围,在全班掀起了读书的热潮。

一、自小读尽世间书-------推荐适合的经典

拥有大量的有益的读物是小学生开展课外阅读的必备条件。每篇文章甚至每本书的外延是无穷的。由此及彼,能挖掘出更多类似的阅读素材。在指导学生课外阅读时,教师应当率先阅读,做到心中有数,然后从中选择出适合的经典,推荐给学生。尤其重要的是,针对班级里学生阅读层次的差异大的特点,教师还应“因材荐读”。我所教的二年级的学生中,有的孩子只能将一般的故事复述出来,而有的孩子却能理解文意并交流自己的见解,还有的孩子甚至能联系实际说说自己受到的启发。那么针对不同的孩子,我推荐的作品也各不相同。浅显一点的有《101个神话故事》、《成语故事》和《随风而来的玛丽阿姨》等,让学生了解故事情节如何展开,文章的结构如何布局;稍难一点的有《伊索寓言》和《中国古代经典诵读名篇》、《彼得·潘》等,培养学生深入思考的好习惯;阅读层次稍高一点的同学,我一般推荐他们读一些中外作家的诗歌,或小散文,如《窗边的小豆豆》、《柳树间的风》和《小思想家在行动》等,这样可以给予他们诗意的享受,同时达到训练孩子语言的目的。这种有序,适度且高效的拓展阅读,如同为学生打开了一扇扇拥有各异风景的窗户,从而为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发挥出最大的作用。

二、熟读深思子自知---------指导词句的积累

我想,教师在指导学生课外阅读的时候,最难能可贵的,就是培养学生“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阅读不仅是满足兴趣、放松休闲、寄予情感的过程,而且是激活思维、锤炼思想、强化积累的过程。“文贵自得,书忌耳传”。 我们强调,在阅读过程中注重圈点勾画,在书上留下阅读的痕迹,另外,课后填写阅读记录卡,或做适当的读书笔记,这样可以抓住重点、巩固记忆、丰富积累,达到理想的阅读效果。我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每上完一篇课文,都让学生在文章边的空白处,完成一个“学习卡片”的作业,可以是对文章的感受,也可以是对主人公想要说的话,还可以是由课文发散到自己的实际生活的启迪。课外阅读时更是如此,每个学生的课外书都留下阅读后的痕迹,学生自己都感觉,回顾自己看过的书,特别有成就感。长此以往,一本好书,一叠卡片就如同一个个仓库,以“佳词”、“妙句”、“好段”、“感悟”为纲目,储备了丰富的说话、写作原材料,形成了丰厚的阅读成果。

三、惟有吟诵殊不倦-------引导入境的朗读

无论是课内的阅读教学,还是课外的阅读指导,我都要求学生做到放声朗读。朗读教学重在引导,贵在体验。如果能引领学生进入语言文字所描绘的意境中,让学生在意境中徜徉,在意境中流连,则能使学生得到由内而外的美的享受。在这样的情境中让学生来朗读,学生就会情由心生、情不自禁,在情与境的交融中读得声情并茂。当学生在朗读的体验中情感得到渲泻、个性得到张扬,当学生在朗读中享受到快乐,学生就一定会逐步爱上朗读,并在有滋有味的朗读中爱上读书,爱上语文。在引导学生入境朗读时,我发现学生的理解能力也有所增强。“言为心生”,而“读”又何尝不是发自内心的呢?每周四下午的第三节是“诵读课”,我把这时间完全交给学生,让他们带来自己精心准备的短篇文章或是诗歌,站到台前,声情并茂地读给同伴听。我坐在学生的座位上,成了他们中的一员,跟他们一起聆听戴望舒的《雨巷》,和着孩子的调子朗诵泰戈尔的《飞鸟集》的片断,身临其境的感受王二小的英雄气概。。。。。。孩子们的朗读带给我不同以往的体验,他们以自己的童心带着我走到另一片阅读的领域,我知道,那叫“书香的童年”。

四、为有源头活水来---------激发持久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然而,这兴趣绝不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我们所提倡的兴趣不应象“烟花”那样璀璨却短暂,而应该象恒久拍打堤岸的浪潮,一波又一波,永不停歇。那么,这就需要教师这位风的使者,不断地推波助澜,用得当的方法带着学生读书。让他们获得成就感和满足感,从而保持持久而旺盛的兴趣。因此,我们老师要进一步引导他们不但爱“读”,而且会“读”。在我平时的课外阅读教学中,经常采用的做法主要有三点:

1、师生同读

为了节约学生的阅读时间,也为了不至于浪费太多的阅读资源,我特意挑选了一套儿童文学家金波先生的书,有《追踪小绿人》《影子人》等。每天晨会时,或是课前5分钟,我都给学生读一段或一个短篇。在我为学生读书的过程中,那些富有生命力和感染力的文字曾真挚地打动了我和学生的心,教室里有喜悦的笑声,有低低的叹息,也有不自禁的抽泣。每天都有孩子围在我身边,追问着小绿人的踪迹,畅谈自己听过的心情。这种心灵的共鸣是令人欣喜而欣慰的。

2、生生竞读

我经常利用“诵读课”的时间,让学生自己开展“读书竞赛”。这些竞赛可以是朗读和朗读之间,也可以是背诵和背诵之间,还可以是积累与积累之间。以小组为单位,每组派出一名学生,接受挑战,然后请一批小评委打分。在这里,没有扭捏,没有怯场,有的是雄赳赳气昂昂,因为,无论是参加竞赛的,还是观战的同学都是有备而来。每次竞赛结果的公布都是对下一次挑战的企盼。

3、文字仓库

我班每个学生都有一本“每日一句”本,这个本子事实上就是学生平时积累语言的小仓库。每当上完一篇的课文,我都会让孩子们回家阅读同类文章,然后把一些好词佳句摘抄并且背诵下来。有时是根据单元的教学目标,布置一些归类的片断摘抄,例如,本周摘抄人物外貌描写的词句,那么隔周就摘录描写山水风景的小片断。大部分学生已经养成了一个习惯,那就是看完一本书或一篇文章,凡是触动心灵的句子,或是感觉对自己写作有帮助的东西,都自觉的摘录下来,以自己的仓库内容“数量多、质量高”为豪。

“问渠那得清如许,唯有源头活水来。”多年的教学实践告诉我们,凡是语文综合素养高的学生,多是因为书读得多的缘故。让我们踏踏实实地引领学生课外阅读,让学生在书籍的花园中“采得百花酿好蜜”,让教师在课外阅读的“小课堂”里做出“大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