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学生在数学学习中感知快乐
发表日期:2011/1/18 12:17:35 出处:本站 作者:无 有812位读者读过
让学生在数学学习中感知快乐
南京市江宁区上坊中心小学 赵杏花
关键词: 新课程 创新 探究 合作 感知快乐
【内容摘要】小学数学课程改革以注重培养小学生学习的创新能力、自主能力、合作能力、探究能力为目标,让学生在数学课中更快乐的学习,感知学数学的快乐。数学新课程教学从情境出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探究能力;引导学生从多角度思考,催化学生的创新思维,使学生获得发现的快乐;鼓励质疑,进行探究,启发思维,让学生得到解决问题的快乐;重视学生的主体活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交流合作、协作探究,体验合作的快乐;做到及时反馈,与实际相联系,增强教师的指导性;引导学生汲取信息,学会思考。
知识在不断的更新,教材也在不断的变革,小学数学教学发生着深刻的变革。其中一个重要的趋势即充分考虑学生的综合素质的发展,教学也更注重培养小学生的创新能力、自主能力、合作能力、探究能力。从“应试教育”转向“素质教育”,从“注重结果”转向“注重过程”,强调学习兴趣,强调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逻辑思维能力以及学生的数感。让学生在数学课中更快乐的学习,感知学数学的快乐。
一、数学新课程教学应从情境出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探究能力。
在教学中,创设情景教学法,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布鲁纳说过:“学习最好的刺激乃是对所学教材感兴趣,我们现在所用的江苏教育出版社的数学课本,从一年级开始,画面鲜艳、形象、直观,趣味性浓,激发了小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在学习中会忍不住地探究下面是什么画面,什么新知识?在教材的基础上,还要求教师一开始上课就要采用多种教学形式,创造生动活泼的学习情景,把学生的思维与注意力调节到积极兴奋状态,为学习新知识奠定兴趣基础。
二、数学新课程教学应引导学生从多角度思考,催化学生的创新思维,使学生获发现的快乐。
数学创新思维是综合素质中最活跃、最具生命力的核心因素,中低年级的学生很大程度上停留在模仿型学习阶段,他们惯于依赖老师,用依样画葫芦的方式去进行思考,这样的学习就束缚了学生创新思维的萌生,窒息了学生的灵感、创造,阻碍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多角度思考是一种摧化创新思维的有效的教学策略与手段,例如,在苏教版“比谁的几倍多(少)几”的应用题教学中,我就鼓励学生从多个角度去思考,可得到一题多解,以下题为例:在体育夏令营中,男营员有216人,比女营员的2倍少58人,女营员有多少人?(用方程解)题中的要求是用方程解,首先要找到数量关系式,常规思维:女营员的人数×2-少的人数=男营员的人数。解释:女营员有x人,则列出方程:2x-58=216,换个角度思考一下:男营员比女营员的2倍少,说明女营员的2倍的人数多,用女营员的人数×2-男营员的人数=58人,列出方程:2x-216=58,再换个角度启发,假如这道题不用方程,又该怎样解答,通过分析可以先求出女营员的2倍是多少,再求出女营员的人数,用(58+216)÷2。三种方法都可以求出女营员的人数。从多个角度思考,开启学生的智慧之门。拓展学生的发散创新思维空间,使解题变得更灵活、更合理。学生们从常规的模仿思维方式中解脱出来,打破了单向刻板的思维定势,使思维具有独立性与求异性,灵活性。而思维的独立性、求异性灵活性正是创新思维的体现,让学生得到创新带来的快乐。
三、数学新课程教学应鼓励质疑、进行探究、启发思维、让学生得到解决问题的快乐。
孟子曾说:“尽信书,则不如无书。”在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大胆质疑,通过质疑问难启发学生的思维,打开学生的灵感之门。教育家波利亚说:“学习任何知识最佳的途径要由自己去发现。”在教学中要让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通过质疑解决问题。例如在“教学圆锥的体积是与它等底等高的圆柱体积的 ”为例,在学生动手实验中提供不同的器皿,首先提供等底等高的圆柱与圆锥,得到 。然后提供不等底等高圆柱与圆锥,它们的体积会怎样?鼓励学生大胆思考,进行质疑。学生通过动手实验会发现问题,圆锥的体积不等于圆柱体积的 ,有的是7倍,有的是5倍等不同的答案,从而得出结论:圆锥与圆柱必须是等底等高(或同底等高),这个实验,让学生动手探究发现问题,质疑启发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与探索性,得出正确的结论。获得发现的快乐。
四、数学新课程教学应重视学生的主体活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交流合作、协作探究,体验合作的快乐。
重视学生的主体活动,它强调数学学习是一个对现实的经验进行理解与反思的过程,强调学生学习理解数学的重要性。小学生学习数学不应该是单纯的记忆数学、背数学、练习数学、考数学的类型,而应该是一个积极参与其中思考与探索的过程。在教学中,课堂教学要增强形象性,通过创设生动活泼的教学氛围、设计形象有趣的教学过程来引导学生积极的参与,在积极参与的同时,要培养协作交流、合作探究的能力。例如:在教苏教版第三册“米、分米、厘米的认识时,比较抽象枯燥,可引导学生自己动手量一量你的身高是多少?你的课桌有多长?你的铅笔有多长?你的橡皮有多长?让学生动手操作,互相合作,分小组汇报,激发学生的探索精神,激励学生内心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从而进一步体现数学教育的个性化、活动性与实践性,同时又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动手动脑、团结互助、合作交流的探究能力,得到合作的快乐。
五、数学新课程教学应做到及时反馈,与实际相联系,增强教师的指导性。
布鲁姆说过这样一个观点,任何学生只要具备学习某种知识的基础,他就可以学好这门知识,之所以有些学生学不好,主要是因为他在学习这门课程所要具备的基础方面有这样或那样的“缺陷”,把这些“缺陷”弥补了,他就可以胜利学习,这就是著名的“掌握学习”理论中的议题之一。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及时了解学生,重视教学信息的反馈,增强教师的指导性,使学生能认识到错在哪里。例如:在教学商中间有0的除法时,有的学生把中间的0漏掉,我通过让学生试一试在中间商1行不行来指导学生,商中间不够商1一定要商0占位,从而减低错误率,使学生都能正确掌握。«学记»中说:学者有四失,教者必知之,知其心,然后能求其失,这是在强调教学中“教育”必须了解学者,了解越多,针对性越强,教学效果才会越好。
六、数学新课程教学应引导学生汲取信息、学会思考、开拓创新。
引导学生汲取数学信息,不能满足于课堂教学,对于小学生而言,他们对新的事物具有新鲜感,因此书本以外的信息远比教材更具有吸引力。面对这样高速发展的信息社会,老师有责任帮助学生更好的汲取信息。我们可以带领学生多参加一些实践活动,例如苏教版第七册中,就增加了学生实践活动,让学生去秋游,每个学生交30元钱,四年级每班48人,有3个班,告诉学生每个景点门票的价钱,包大客车与小客车的价钱,让学生自己去合理计算要几辆大客车,玩哪几个景点,从而学会思考,增强实践性。
总之,小学数学新课程的变革,让教学也随着课程变革而不断的变革,这样教学才能在发展中不断创新,从而培养出更多的有创新能力、探究能力、合作能力等综合素质的优秀人才,才能使学生更多地感受数学学习的乐趣,更爱上数学课。
参考文献: 《小学数学教学理念与教学示例》(曾超益编著)
《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
余文森、吴刚平《新课程的深化与反思》
2008-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