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比例》说课材料
发表日期:2011/1/18 12:27:51 出处:本站 作者:无 有769位读者读过
《正比例》说课材料
教学内容:《正比例》是苏教版六年级下册p62—p63的内容
一、说教材,说学情:
(一)说教材
教材在六年级上册安排了比的意义、比的化简与比的应用等内容。我们仔细分析教材,并与其他教材作了比较,发现苏教版教材对正比例内容的安排有以下一些特点:
1、教材对正比例这部分内容作了早期孕伏。
2、淡化抽象的概念教学,引入了更丰富的情境,有生活情境,也有图像情境。
3、注重比较。
4、引入图像,形数结合。
5、设计了容量较大的问题
(二)说学生
学生在学习乘法的时,已经初步接触了正比例的变化规律,在六年级上册已经学习了比的意义、比的化简与比的应用等。学生最容易掌握的是判断有具体数据的两个量是否成正比例,最难掌握的是离开具体数据,判断两个量是否成正比例。
(三)说教学目标与重难点:
根据以上分析,我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如下:
知识与技能
1、经历正比例意义的建构过程,通过具体问题,具体情境认识成正比例的量,初步感受生活中存在很多成正比例的量,并能正确判断成正比例的量。
过程与方法
2、通过观察、比较、分析、归纳等数学活动,发现正比例量的特征,并尝试抽象概括正比例的意义。提高分析比较、归纳概括、判断推理能力,同时渗透初步的函数思想。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3、在主动参与数学活动的过程中,感受数学思考过程的条理性和数学结论的确定性,并乐于与人交流。
重点:正确理解正比例的意义。
难点:能准确判断成正比例的量。
二、说设计,说学法
(一)说设计理念
致力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让学生经历“做数学”的过程,自主建构正比例的意义。
(二)说设计
1、在学生熟悉的儿歌中引入正比例的量
我们用学生熟悉的儿歌引入正比例的量。目的是唤醒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引发学生思考,初步感受成正比例的量的特征,。
2、从正面初步感受正比例量的特征
我们在儿歌情境引入后,首先呈现给学生两组成正比例的量,目的是让学生从正面发现正比例的特征,初步建构正比例的意义。
3、在比较中继续感受正比例量的特征
比较分两个层次,首先表格呈现成正比例和不成正比例的两组量进行比较,然后是正比例图像比较,目的是让学生在比较中,逐步剥离无关因素,突出正比例的本质特征。
4、自主归纳正比例的意义。
(三)说学法
在本节课中,我着重引导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学会小组合作交流。具体表现在学会思考,学会观察,学会表达,学会思考教师要设计好问题,学会观察教师要指导学生观察表格和图像,学会表达教师要引导学生如何说,并对学生进行激励性的评价,让学生乐于说,善于说。
三、说过程,说效果
我们知道“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是知识的主动建构者,而教师则是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帮助者……”秉着这样的指导思想,整个设计力求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具体设计如下:
(一)在学生熟悉的儿歌中引入正比例的量
青蛙只数 |
嘴巴数 |
眼睛数 |
腿数 |
1 |
1 |
2 |
4 |
2 |
2 |
4 |
8 |
3 |
|
6 |
12 |
… |
… |
… |
… |
n |
n |
2n |
4n |
设计意图:这样设计,是为了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较好地唤醒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找到新旧知识的结合点。同时也为了引导学生学会观察表格,发现内在的规律。
教学效果与反思:
从实际效果看,这样的学习材料学生较感兴趣,能顺利地发现表格中存在的规律。我利用对学生的评价,引导学生学会观察表格。如有学生发现眼睛数总是青蛙只数的两倍,腿数总是青蛙只数的四倍,我就这样评价:你真聪明,会横着着观察表格。这样一来,第二位学生就竖着发现规律了,其他学生都能领会观察表格时要横看看,竖看看。
(二)自主建构正比例的量
通过具体问题认识成正比例的量,发现正比例量的特征,并能正确判断正比例的量是本节课的中心任务,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我在教学中安排了三次感知、体验正比例的活动:
(1)从正面初步感受成正比例量的特征
出示两组生活中成正比例的量,材料如下:
一辆汽车行驶的速度为80千米/时,汽车行驶的时间和路程如下.
时间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路程/千米 |
80 |
160 |
240 |
320 |
|
|
|
|
四人小组讨论:
1、说说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2、小结:这两张表格的变化情况有什么相同点?
设计意图:
这样设计是为了让学生模仿前面找规律的方法,自主发现正比例量的特征。
教学效果与反思:
从教学效果看,学生较顺利地发现了:一种量增加或(减少),另一种量也相应增加或(减少),并且它们相对应的两个数的比值一定。观察表格的方法也运用得不错。
(2)在比较中继续感受成正比例量的特征
设计意图:
像这样同时出现正面与反面的例子,是为了让学生在比较中把握正比例量的本质特征。这样的比较,与教材安排相比,比较的时间推后了。
教学效果与反思:
教学时,学生通过四人小组讨论,顺利地完成了任务。课后反思,发现把比较的时间推后,学生理解较深刻,因为在前面探究正比例时,学生对正比例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这样,比较时学生心中也就有了一个标准,容易找出成正比例的一组量了。
(3)尝试归纳正比例的意义。
最后让学生在前面充分感知的基础上,尝试归纳正比例的意义,从而真正建构正比例的意义。
(三)应用提高
练习的设计力求体现多样性、层次性和发散性。如下:。
(四)小结提升
在小结提升阶段,我们要借助板书设计,帮助学生整理出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
板书:
正 比 例
=速度(一定) 一种量 ,另一种量也相应的 ,
并且它们相对应的比值一定。
=单价(一定)
上完“正比例”后,发现学生在课堂上思维活跃,表达清楚,课后检测效果良好,反思我的教学,发现学生要成为学习的主人,离不开教师的主导,教师要做到精讲,给学生留出思考的空间,教师要设计好问题,引导学生学会思考,深入思考,教师要引导学生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思维,先由教师引着说,再鼓励学生自己大胆地说,并进行激励性的评价,让学生乐说,会说。教师也要善于通过倾听加强对小组讨论的指导。总之一句话,我们要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