丘成桐的心路历程(演讲)
发表日期:2011/1/19 19:25:46 出处:本站 作者:无 有747位读者读过
·
丘成桐的心路历程(演讲) |
|
|
|
|
丘成桐名片 1983年,国际数学会议决定将1982年数学界的诺贝尔奖——菲尔兹奖颁发给一位年仅34岁的华人数学家,这位才能非凡的年轻人就是丘成桐。丘成桐的第一项重要研究成果是解决了微分几何的著名难题——卡拉比猜想,从此名声鹊起。目前,他是美国哈佛大学讲座教授、美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浙江大学数学科学研究中心主任,也是2002年国际数学家大会在中国召开的倡议者。最近,他荣获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际科学技术合作奖。 2004年3月25日晚,著名数学家、美国哈佛大学教授丘成桐在浙江大学紫金港校区为浙大学生作了“一个数学家的心路历程”的讲演;而3月24日下午,他刚在人民大会堂作了“数学与科技”的演讲。 人生观——自幼不是循规蹈矩的学生 我在香港的郊区——元朗和沙田长大。家中有8个兄弟姐妹,食物少得可怜。5岁时参加某著名小学的入学考试,没考上。原因是用了错误的记号,如把57反写成75,69反写成96等。我只能上一所乡村学校。那里有很多来自农村的粗野小孩。受到这些小孩的威吓,加上老师处理不善,不到一年,我便身患重病。在家中养病的半年,我思索如何跟同学老师相处。升上小六时,我已是一群小孩的首领,带着他们在街头乱闯。 家父是位教授,他教了我不少中国文学。可是,他并不知道我曾旷课好一段日子。逃学的原因是老师不怎样教学,在学校闷得发慌,不久连上街也觉得无聊了。当时香港有统一的升中学考试。我考得并不好,但幸好分数落在分界线上。政府允许落在分界线上的学生申请私立中学,并提供学费。我进入了培正中学。 中学生涯的第一年乏善可陈。我的成绩不大好,老师常常对我很生气。大概刚从乡村出来,“野性”未改吧。我热衷于养蚕、养小鱼,到山上去捉各种小动物。当时武侠小说盛行,我很喜欢读这些小说,没有钱去买,就向邻居借。父亲不赞成我读这些小说,认为肤浅,但我还是偷偷去看,也看了各种不同的章回小说如《七侠五义》《说岳全传》《东周列国志》等杂书。 古典文学深深影响了我 父亲从我小学五年级教我诗词、古文和古典小说如《三国演义》《水浒传》《红楼梦》《西厢记》等。父亲坚持我在看这些小说时,要背诵其中的诗词。当时虽以为苦,但顺口吟诵,也慢慢习惯了。总觉得没有看武侠小说来得刺激。 但是,真正对我有影响的却不是武侠小说,中国古典文学深深影响了我做学问的气质和修养。近代的作品,如鲁迅的也有阅读。我研读过史学名著《史记》和《左传》,对《史记》尤其着迷。这不仅是由于其文字优美、音调铿锵,还因它叙事求真、史观独特。直到现在,我还不时披阅这部书。 陶渊明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其实在做科学时,也往往有同样的经验,读书只要有兴趣,不一定要全懂,慢慢自然领会其思想,同时一定要做到: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这是古人的经验,陶渊明的古文和诗有他的独特气质,深得自然之趣,我们做科学的学者也需要得到自然界的气息,需要同样的精神。在以后的日子里,我都以此作为原则,以研读学问为乐事,不以为苦。 父亲去世遭人生最大打击 在培正的第二年,我们开始学习平面几何。同学对抽象思维都不习惯。由于在家中时常听父亲谈论哲学,对利用公理进行推导的做法,我一点也不觉得见外。学习几何后,我对父亲的讲话,又多明白了几分。利用简单的公理,却能推出美妙的定理,实在令人神往。当你喜欢某科目时,所有有关的东西都变得浅易。 14岁时父亲去世了,这或许是我一生中最大的打击。家中经济顿入困境,我们面临辍学。幸得母亲苦心操持,先父旧交弟子施以援手,我们才继续学业。家中遽变,令我更成熟坚强。困境中人情冷暖,父亲生前的教导,竟变得真实起来。我花了整整半年,研习古典文学和中国历史,藉此抚平绷紧的心弦。我阅读了大量数学书籍,并考虑书中的难题。当这些难题都解决掉后,我开始创造自己认为有挑战性的题目。由个人去创造问题此后变成我研究事业中最关键的环节。 选择数学作为终身事业 1966年我进了香港中文大学。虽然对历史抱着浓厚的兴趣,我还是选择了数学作为我的事业。大学数学使我大开眼界,连最基本的实数系统都可以严格建立起来,着实令人兴奋。当我了解数学是如此建构后,我写信给教授,表达我的喜悦。这是本人赏析数学之始。 我用3年完成了大学课程。在色拉夫教授的帮助下,我进入柏克莱的研究院。柏克莱的数学系当时在世界上是数一数二的。我入校后认识了陈省身教授,他后来成为我的论文导师。毕业时我得到几份聘书,陈教授提议我到高等研究所,那儿的薪水不及哈佛大学提供的一半,但我还是去了。 在高等研究所我认识了其他科目出色的数学家,同时提升了对拓朴,尤其是空间对称理论的鉴赏力。利用分析的想法,我解决了这个科目的一些重要课题。 新婚伊始,我找到完成卡拉比猜想的正确想法。一些老大难的代数几何问题,都因卡拉比猜想的证明而解决掉。了解到Kahler几何的曲率结构后,我有物我相融的感觉: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 到20世纪70年代末期,我在数学界可说是略有名望。对于我解决的难题,媒体也有广泛报道。然而,认为我的奋斗目标是奖项,是成名成家,那就不对了。我对数学的兴趣,源于人类智能足以参悟自然的欣喜。 知识观——知识乃人类通往幸福的钥匙 我国自从孔子开始,便建立了完整的教育体系,从此教育不再是贵族的专利,这是石破天惊的大事。孔子认为知识是一种美德: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新民,在止于至善。孔子也传授实际的学问。他的门人当中,有的当上外交官,有的做生意,有的做了将军。希腊哲人苏格拉底也以知识为善,追求真善美乃是希腊教育的宗旨。 在新时代里,知识乃是人类通往幸福的钥匙。任何国家都必须长期投资于教育,不这样做,社会的进步只能是空谈。我们必须牢牢记住,汲取知识和应用知识,才是现代化的真正动力。 基础科学是现代科技之母 知识必须建基于道德伦理、人文知识、基础科学、应用科学。然而,发展中国家往往以为知识只指应用科学而言。人们追求立竿见影的效果,忽视长期的利益。我们必须认识到,只有基础科学才是现代科技之母。中国的现代化,必须要意识到基础科学的重要性。 在这个世纪,有几门科技会发挥根本的作用,它们包括:信息技术、生命科学、能源科学、材料科学、环境科学、经济与金融、社会科学。这几门学科互相渗透,它们同样依赖于基础科学的发展,因为后者指出了事物的根本原理。学科之间的融合,始于其基础部分。当融合完成之时,往往导致技术上的突破。带动或支持基础科学发展的国家,其在经济上的收益是不可低估的。 数学是21世纪最基本学科 数学是秩序的科学。在21世纪,数学会成为最基本的学科。数学会成为所有科学的框架,它不但是科学的语言,还有其本身的价值。数学乃是秩序的科学,它的目的是发现、刻画、了解外观复杂情况的秩序。数学中的概念,恰好能够描述这些秩序。数学家花了几百年来寻找最有效地描述这些秩序的精微曲折处。这种工具可用于外在世界,毕竟现实世界是种种复杂情况的缩影,其中包含大量的秩序。由是观之,数学能大用于经济学,是毫不奇怪的。好几个诺贝尔经济学得奖者,其工作皆与数学有关。 中国学者应提升论文水平 中国认识到现代科技的重要,这是不容置疑的。过去10年间我国科技有惊人发展,就论文的数量而言,十分可观。单就数学一项,中国人发表文章百分率,就从6%上升到10%(必须指出,中国人包括居于世界各地的中国数学家,在美国侨居者不少)。然而细心审视下,可以看到发表于一流期刊的文章,只属少数,故此当务之急是提升论文的水平。早在20世纪50年代末期,华罗庚教授及冯康教授已开拓了某些领域,走在世界的前沿。唯有数学家与其他科学家的紧密合作,才能为科学打下基础。我们应鼓励数学家与其他科学家合作。数学的本性决定了它会随着科学研究的需求而拓宽自身领域,并会随着综合分析而更为深入。因此,这个新世纪数学将成为所有科学的中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