仿我者死,学我者生
发表日期:2011/1/21 13:01:18 出处:本站 作者:无 有744位读者读过
国家《教育规划纲要》在“加快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和“全面提高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之后指出:“推动普通高中多样化发展。促进办学体制多样化,扩大优质资源。推进培养模式多样化,满足不同潜质学生的发展需求。探索发展和培养创新人才的途径。鼓励普通高中办出特色。鼓励有条件的普通高中根据需要适当增加职业教育的教学内容。探索综合高中发展模式。采取多种方式,为在校生和未升学毕业生提供职业教育。”
江苏省《教育规划纲要》指出:“推动普通高中优质特色发展。实施高中质量提升和特色建设工程,努力做到高中学校布局合理、规模适度,每班班额45人以下,并逐步推进小班化教学。坚持优质发展。加强内涵建设,加快提升高中整体办学水平和学生综合素质。到2015年,全省所有高中达到优质高中标准。到2020年,建成100所全国一流的高中。坚持特色发展。鼓励学校根据高中教育性质任务、学生发展要求和教育教学现状,形成自身文化和教学特色。大力推进学校办学模式和育人方式多样化、个性化,积极开展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和社会实践,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自强自立、创新精神和适应社会的能力。鼓励高中开设职业教育课程。”此后,在“完善基础教育质量保障体系”中强调了“课程建设”“质量监控”和“坚持科研兴教”。
南京市《教育规划纲要》在“稳定普通高中办学规模”和“推进普通高中的素质教育”之后,指出:“促进普通高中多样化发展。鼓励、支持普通高中立足学校历史、传统和优势,经过提炼和打造,形成各具特色的办学理念和学校文化,推进办学模式、育人方式、教学方法等的多样化和特色化,满足不同潜质特长、不同兴趣爱好的学生发展需求。促进普通高中教育和职业教育的融合渗透,创新综合高中发展模式,在三星级高中尝试增加职业教育内容。探索建立政府购买服务的机制,采取社会诚信教育咨询评估机构评估学校的办学宗旨、教育质量与办学效益。”
纵观国家、江苏省、南京市三级《教育规划纲要》,对于普通高中的发展要求、路径选择、策略安排等不尽相同,但是,推进普通高中多样化发展则是高度一致。其中有三个主要内涵:一是普通高中多样化发展针对的是现行普通高中“同质化”发展的倾向性问题,而普通高中“同质化”发展难以满足不同学生的需要。二是普通高中“多样化”主要指办学体制、办学规模、育人方式等的多样化,多样化需要立足办学历史、学校传统、教育优势等进行规划。三是普通高中多样化发展又与学校特色营造紧密相连,从某种意义上说,学校有了各不相同的办学特色,普通高中多样化发展就已经初步实现了。
江苏省教育厅胡金波副厅长对江苏省普通高中多样化发展指明了方向,他认为推进普通高中多样化发展要“以优质强化特色”,他认为:“当前普通高中教育存在着“千校一面”、缺乏特色的现象,不同的高中在办学理念、培养模式、校园文化等各个方面都存在同质化、趋同化的倾向,既难以满足学生多样化的发展要求,又难以满足社会对多样化人才的需求。办学特色不是凭空产生的,而是在对自身传统历史的继承发扬和改革创新基础上形成的,特色的打造不是一个简单的闪光点,而是全方位、全员、全程的文化渗透。”“以优质强化特色”是这位厅长的创新,而这一创新将是切实可行、行之有效的。
普通高中多样化发展,应该立足自我,各行其是。正如齐白石先生所言:“仿我者死,学我者生。”
2010年12月12日
胡金波:推进普通高中以优质强化特色
●当前普通高中教育存在着“千校一面”、缺乏特色的现象,不同的高中在办学理念、培养模式、校园文化等各个方面都存在同质化、趋同化的倾向,既难以满足学生多样化的发展要求,又难以满足社会对多样化人才的需求。
●办学特色不是凭空产生的,而是在对自身传统历史的继承发扬和改革创新基础上形成的,特色的打造不是一个简单的闪光点,而是全方位、全员、全程的文化渗透。
近年来,我国的普通高中教育快速发展,普及水平迅速提高,不过,到各地不同的高中去走一走、看一看,我们不难发现,当前普通高中教育存在着“千校一面”、缺乏特色的现象,除了少部分有特色的高中之外,不同的高中在办学理念、培养模式、校园文化等各个方面都存在同质化、趋同化的倾向,既难以满足学生多样化的发展要求,又难以满足社会对多样化人才的需求。
教育规划纲要提出,要推动普通高中多样化发展,鼓励普通高中办出特色。特色建设不仅是解决当前普遍存在的“千校一面”问题的有效办法,更是提升普通高中品质的必由之路,是培养创新人才的根本要求,是“教育家办学”的重要标志,是普通高中内涵发展的核心内容。把更多的办学自主权还给学校,把更多个人发展选择权交给学生,让每一所普通高中都办出特色、凸显个性,这既是普通高中发展的当务之急,更是普通高中校长必备的看家本领。
所谓办学特色,指的是一所学校在发展历程中形成的比较持久稳定的发展方式和被社会公认的、独特的、优良的办学特征。这就是我们常说的“既做第一,又争唯一”。一流高中“既不在大,也不在全,关键在有特色,并善于把特色发挥到极致”。办学特色不是凭空产生的,而是在对自身传统历史的继承发扬和改革创新基础上形成的,特色的打造不是一个简单的闪光点,而是全方位、全员、全程的文化渗透。
普通高中的特色发展,首要是文化的特色。文化是普通高中存在的标志和本质的反映。每所普通高中因其历史传统、地理环境、办学理念的差异,都会形成自身特色文化。不同的校训、校风集中体现普通高中的特色,是普通高中展示的“文化名片”、绵延的“文化基因”、师生言行的“文化模式”。我们说清华附中与南开中学办学风格的不同,说到底是文化的差异。实践启示我们:没有文化底蕴的学校,不是真正意义的学校;追求卓越并富有特色的学校,如果没有卓越并富有特色的学校文化,永远不可能实现自己的目标。
学科特色是普通高中特色形成的另一个重要基础和支撑。如果一所普通高中对课程建设缺乏独立的思考,势必“从众”和“跟风”,其结果必然是培养目标趋同、办学模式雷同、改革措施相近,远离办学特色,远离一流普通高中水准。学科特色存在于教师队伍、教材体系、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和环境氛围之中。从江苏省的情况来看,普通高中学科特色大体可分为:基于学校课程体系的学科特色,基于优势学科的学科特色,基于优势课外教育形成的学科特色。
总体来看,推动普通高中特色发展,方法可以借鉴,但内涵不可复制,每一所普通高中应当走自己的路。齐白石先生曾说:“仿我者死,学我者生。”我想再加上一句“超我者兴”。特色建设一定要从校情出发,既不跟风,也不赶潮,心要热、头要冷、步要稳,要善于抓重点、攻难点、创亮点、谨慎热点,坚持有所为与有所不为、有所多为与有所少为、有所先为与有所后为相统一,以重点带动特色、以全面支撑特色、以优质强化特色、以个性彰显特色,出良师、育英才,可选择、能持续。
推进普通高中更具特色,要大力转变人才培养模式,形成特色。多元智力理论认为:智力不是一种能力,而是一组能力,包括:语言智力、音乐智力、逻辑智力等。即便是同一种智力,其表现形式也不一样,个体之间呈现的智力差异性,使得每个具体人看起来都“与众不同”。这为我们提倡积极的学生观、实施因材施教的教学观、形成多元的评价观提供了依据。普通高中教育应该满足不同潜质学生的发展需要,为每一个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深入推进普通高中课程改革,鼓励开设各种选修课,增加课程的多样性和选择性。没有多样,就没有选择;没有选择,就没有个性;没有个性,就没有特色。
推进普通高中更具特色,要转变学校发展方式,强化特色。首先,探索建立高等学校与特色高中联合育人机制,共同培养优秀高中生。其次,建立普通高中多样化办学与高等学校人才选拔衔接机制。普通高中办学多样化必然要求高校招生方式多样化。相对公平性是高考得以存在的最大合理性,高考选拔的是合格人才,天才、偏才、怪才是社会的特例,社会应该给他们足够的发展空间,创造更多的发展机会,但不能单一地依赖高考来实现。再其次,要加大体制机制创新力度。试办合作综合高中,举办“科学高中”、“人文高中”和“数学高中”等分科高中。
推进普通高中更具特色,要构建制度创新平台,营造特色。特色创建需要宽松的环境,普通高中在办学模式、育人模式、课程设置等方面应有更多的自主权,允许并鼓励普通高中大胆探索,开展特色办学改革试验。逐步建立多样化的普通高中办学水平评估办法,丰富评估指标体系,突出对办学特色的评价,引导普通高中开展健康办学特色竞争,从单纯追求升学率转向办出学校特色。鼓励有条件的普通高中根据需要适当增加职业教育的内容。
推进普通高中更具特色,还要构建特色建设平台,创造特色。启动普通高中特色建设工程,以内涵发展为导向,引导更多普通高中走高质量、特色化、能选择、可持续的发展道路,努力促进普通高中“一校一品”,着力推进普通高中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变革。针对普通高中创新人才培养载体问题设计,推出一批项目,搭建一批平台。实施普通高中创新人才培养计划,依托高校和社会教育资源建设一批创新人才培养实践基地,为那些学有专长的学生提供更为宽广的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