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和融发展班>>正文

读后感(二)

发表日期:2015/11/27 14:17:49 出处:本站 作者:杨惠翔 有778位读者读过

读施延霞What’s the matter教学案例有感

居园园

在读此篇教学案例之前,我就听其他老师上过,自己也构思过这一课该如何上,但是施延霞老师对此课的构思仍能让我眼前一亮。

首先是她对歌曲的选用。

用歌曲热身是英语课堂导入的常用方法之一,但看到施延霞老师上What’s the matter这一课却选用“Jingle Bells”这首歌时我很是困惑,心想:这课和圣诞节有什么关系呢?后来才明白由歌曲引出圣诞老人在大雪纷飞的平安夜送节日礼物,在圣诞老人的感受中引出新授单词cold,环环相扣,自然流畅,且以旧句型引出新句型,让学生在真实的语境中学习生词,并非机械操作。她选择这首歌,就相当于选择了最古老最浪漫也是最智慧的西方圣诞文化——圣诞老人送礼物的故事,体现了语言教学与文化浸染的完美融合,韵味无穷,并没有给人牵强附会的感觉。

我自己上这一课时,就会考虑如果是上午最后一节课,就直接问学生“Are you hungry?”进入文本的学习,学生既没有兴趣,课文也没有主线索贯穿着,并且还局限于上午最后一节课,实践效果不佳。

其次是她对新课标的把握。

运用What’s the matter?这个句式,从关爱他人(圣诞老人和同学一起做游戏的过程中摔倒)到关爱动物(拓展环节依据动物的特点设定它们可能会出现的感觉,让学生了解动物们的感觉如何,并根据它们的需要给予相应的帮助),再升华至关爱生命,施延霞老师课堂教学的“三个维度”达成度很高,即知识目标、能力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和谐统一,艺术地将情感目标渗透于知识目标之中,而且给人的感觉是非常自然,不是生硬地贴标签。

我对该课的情感目标也只局限于对他人的关爱,没有情感的升华部分,并且大多数时候都是课上到快结束时,匆匆忙忙地“过一下场”,并没有真实地,扎实地将情感目标落实,这一点一直是我课堂的欠缺之处。相反,施延霞老师将情感教育一直贯穿着课文的学习,这一点是值得我学习的地方。

最后是她对“环境英语”的理解。

英语同汉语一样,它是从生活中来,有回归于实际运用的语言工具。而我国的学生除了在课堂上能用英语进行有限的语言实践活动之外,几乎都沉浸在汉语的社会环境中,缺乏纯粹而真实的语言环境以及英语交际的场所和对象,难以将自己的英语学习与社会实践活动有机地结合起来;同样也不能随时地获得大量的语言输入,很少有机会进行语言输出并及时得到反馈。

因此,课堂生活在学生的成长历程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分量,而英语课堂教学内容能否和学生的现实生活水乳交融,和学生的情感需求水乳交融,显得十分关键。

基于这一点,我以后要经常合理、恰到好处地将学生喜爱的卡通人物形象演绎进英语课堂,也要经常运用“说唱”游戏活动,活泼语境,活跃气氛。首先,爱唱爱跳是少年儿童的天性。唱唱跳跳不仅可以活跃课堂气氛,放松紧张情绪,减轻疲劳度,更重要的是学生能在轻松活泼的气氛中,能够复习巩固英语知识,发展听说读写能力。其次,适当的“动一动”做游戏有利于学生注意力的持久,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平时应该做一个有心人,多收集游戏素材,以提高游戏教学的课堂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