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和融发展班>>正文

槐乡五月教学反思

发表日期:2016/6/6 16:27:59 出处:本站 作者:杨惠翔 有955位读者读过

槐乡五月教学反思

 

作为一名年轻教师,很荣幸能够参加江苏省乡村教师骨干研修班,我怀着激动的心情参加研修班的学习活动,在开班仪式上,得知研修班的每一位学员都要上一次展示课的时候,我的内心有些紧张和忐忑,一遍遍地问自己,如果真的轮到我上课了,我能上好一节合格的公开课吗?

当我还处在这样一种自我质疑的状态中时,我接到了要在研修班里上节课的通知。而且,还有特级教师前来指导。这样的学习机会真的是太难得了,怀着感恩的心接受任务后,我开始投入到紧张的备课中去。

《槐乡五月》是三年级下册的一篇文质兼备的散文,这篇课文的语言优美、特点突出,结构整齐,线索清晰,情感真挚,是一篇很好的课文,也是相对比较好教的课文。但是,我面对的最大的难题是我所要执教的班级,这一课已经学习过了。我相信,我之前所抓住的重点内容,比如:体会叠词的作用、语言的准确生动、修辞手法运用得当等等,这些内容学生在前面两个课时中,肯定都已经学习过了。面对这样的学情,我的教学目标应当怎样设定,这时候的我是迷茫的。

第一次备课,我将自己的教学目标定位于:一是对词语进行分析和揣摩,重点体会叠词的用法;二是体会散文语言的诗意美,并引导学生将看课文改写成诗歌。以这样的教学目标为出发点,我设计的教学内容主要是:一、找出课文中的叠词,通过朗读,感悟叠词的作用,注意叠词的读法和用法;二、抓住文章的重点词语,引导学生品读语言,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并在读中感悟词语背后隐藏的情感;三、以课文中“嗡嗡嗡,小蜜蜂飞来了,采走了香的粉,酿出了甜的蜜。啪啪啪,孩子们跑来了,篮儿挎走白生生的槐花,心里装着喜盈盈的满足。”为例,将这一部分内容改写成诗歌的形式,并按照课文内容将诗歌补充完整。

备课完成后,我进行了一次试上,结果发现在这样的设计中,学生的课堂反映两极分化严重:第一环节学习叠词,学生觉得很简单,甚至这些内容他们已经掌握了,最后一个环节,改写诗歌对于学生来说难度太大,在这一环节中,我也缺乏对诗歌写作的指导。另外,没考虑到孩子的现实学习情况,对于三年级的学生来说,改写或创作诗歌难度太大。

经过第一次试上,我反思了自己的设计,我认为自己的设计虽然依据文本了,但是与学生的学情不相符合,有的是学生已经掌握的内容,比如叠词的教学那一环节,可以去掉。诗歌创作这一环节难度太大,三年级的学生接受不了,也要去掉。这样我的第一次教学设计中的三大内容只剩一个小部分:体会作者用词准确。经过学校教研组老师的指导,我再次思考,学生到底需要在这堂课上学到什么!经过其他老师的帮助和自己的思考,我将教学目标锁定在引导学生探究这篇课文好在哪里。以此为基点,我的课堂教学从三个方面展开:一是体会课文对应着写的写法;二是体会作者用词准确,如“飘”、“塞”、“浸”、“拉”等字在文中所表达的情感;三是体会作者用情写作,通过朗读,感受作者在字里行间浸透的对槐乡、槐乡孩子的热爱之情。

这样的教学设计紧紧围绕一个写法目标,让学生在这一节课上能有实实在在的收获,知道怎样让文章更生动,能够在阅读、感受的过程中,体悟写法的作用。并能感受到情感作为文章的灵魂要能渗透在文章的字里行间。这些内容学生在前面两个课时中可能也接触到过,但是可能只是作为一个个零碎的知识点来学习,并没有联系在一起来感受,因此体会不到这些写法和情感的融入就是课文能如此生动的原因。

这一篇文章与其说是反思,不如说是我的备课历程,我希望能把这样一个成长的过程记录下来,让自己有所感悟。通过这次的学习,我最大的收获是教学内容的确定离不开对教材合理地解读,更离不开对学情的把握。作为一名青年教师,我在今后的工作中,一定要做到认真思考、勤于反思,态度比内容更重要。

 

上坊小学:贺洁

2016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