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和融发展班>>正文

听戚荣晓老师执教《军神》有感

发表日期:2016/11/29 16:26:16 出处:本站 作者:王金凤 有1296位读者读过

《军神》听课感

 

1129日下午,我校中年级语文备课组开展活动,由戚荣晓老师在三(6)班执教三年级上册《军神》,为我们呈现了一节高质量的语文课。戚老师这节课主要精讲了第一自然段,通过让学生了解刘伯承的伤势重体会刘元帅重伤之下的镇定。下面我讲讲这节课的理解与收获。

一、解题导入

1、齐读课题,你有什么想问的?

2、你知道“军神”是谁吗?师板书“刘伯承”,提醒“承”中间为三横,学生书空。

3PPT出示刘伯承介绍,请生回忆一二年级学过类似的介绍革命先辈的课文,如《朱德的扁担》《吃水不忘挖井人》《谁得的红圈圈最多》等。

4、理解“神”的意思:

①不平凡的,特别高超的:神力、神医、军神。

②不可思议的,特别稀奇的:神通广大

③心力,心思,注意力:劳神、留神、聚精会神

④神气,表情:神色。

5、师问:谁夸刘伯承是军神?他是怎么夸的?

“了不起!你是一个真正的男子汉,一块会说话的钢板!你是一位军神!”学生质疑对这句话的不理解。

过渡: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发现的问题。

(导入共花了八分钟时间,主要花在“军神”二字的讲解上,从军神是谁,军神字的写法,军神的含义以及军神的出处。扎实的题目学习为下文刘伯承和沃克医生的对话打下基础。)

二、初读课文

1、出示词语: 沃克    伤势    损伤    担心

              麻醉药  职员    邮局

              不悦    擦汗    晕过去  镇定

              头缠绷带  崭新  土匪    钢板

①学生默读词语,会的举手。

②指名生读,提醒“头缠绷带”中“缠”为翘舌音,“绷”为“eng”。

③生齐读。

2、请生提醒大家易错的字:

①“势”右边的一点不能忘。

②“局”右下不能写成句。

③“沃”右边第一笔是平撇。

④“镇”右部分中间有三横。

3、提示多音字:“担”,请生组词。

(戚老师在这部分关注了全班学生的学习,不惜花费八分钟时间,让所有的孩子都自己举手,不会读的字词认真听其他孩子读。这样真实的课堂,是很多公开课老师不敢做的。学生“头缠绷带”一词容易读错,戚老师再三强调,在孩子掌握的基础上才继续进行下文学习。扎实的教学为接下来刘伯承的外貌描写做铺垫。多音字“担”很多孩子找不到,教师提示《朱德的扁担》,引导学生发现。)

三、精读第一自然段,学习写作方法。

1、通过别人的语言描写和外貌描写突出刘伯承伤势重。

轻声读第一小节,找出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刘伯承的伤势如何?

①生找出“这么重的伤势”。通过别人的语言描写,突出伤势的重。

②“头缠绷带”通过外貌描写突出伤势重。

(首先戚老师PPT出示第一小节,用红字标注出刘伯承的对话,学生看的清楚明了。通过别人的语言描写和外貌描写突出刘伯承伤势重,很多孩子都能回答出来。)

2、通过动作描写和语言描写突出刘伯承的镇定。

    从第一段中找一个词语表现刘伯承,学生感受刘伯承的“镇定”。

①这么重的病人一般怎么进医院?刘伯承怎么进来的?学生回答“走进”。你有什么感受?

通过动作描写,写出了刘伯承的镇定。

②通过刘伯承说话的语气,感受他的镇定。师出示:

   “我的眼睛被土匪打伤了,请您给治一治。”

   “刘大川。”

   “邮局职员。”

“走”这个动作很微小,很多孩子会忽视,戚老师巧妙的设疑:这么重的病人一般怎么进医院?通过一般人和刘伯承的对比,让孩子体会文中“镇定”一词的巧妙用法。在这部分教学中,戚老师收放自如,教学智慧跃然纸上。)

3、体会沃克医生的冷漠,感受人物内在情感。

①出示沃克医生的对话:    “你叫什么名字?”

                          “干什么的?”

                          “不,你是军人!”

出示提示语:“冷冷的问”“不悦”,感受沃克医生的冷漠。

②生分角色朗读对话。

③引导学生思考:沃克医生为何这样冷漠不高兴?刘伯承为何要隐瞒自己的身份?

4、四人小组合作朗读,体会巩固。

(刘伯承元帅的镇定自如和沃克医生的冷漠形成鲜明的对比,戚老师通过让学生找出提示语中的关键词,体会人物情感。更为课文沃克医生态度的大转变做了铺垫。同时四人小组运用巧妙,刘伯承、沃克医生、旁边各三人读,另一人做评价,四人分工合作,课堂秩序有条不紊。)

四、作业布置

沃克医生以后的态度变化了吗?为什么会有那些变化?自读其它小节,找出答案。

板书设计:            20军神   刘伯承

        伤势重    外貌          镇定    动作

               (别人)语言          (自己)语言

                                                                              书写人:唐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