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和融发展班>>正文

学生“插嘴”——不可忽视的课程资源

发表日期:2016/4/14 14:02:58 出处:本站 作者:杨惠翔 有1140位读者读过

学生“插嘴”——不可忽视的课程资源

上坊小学  叶彩霞

一、背景

课程资源不仅包括课程标准、教材等有形的资源,还包括教学活动中无形的、不断生成的资源。教育教学活动是一种动态的生成过程,“插嘴”是随着教学活动的展开而呈现出来的,它是一种不可忽视的无形的课程资源。

二、案例描述

一直以来,我企盼我的学生能够在课堂上体会到英语的美,被英语的魅力所折服。我更希望我的学生能够在自主探究活动中体验到成功的喜悦。然而,现实是残酷的, 课堂上,孩子们是那么好动,爱说,时常在没举手的情况下,大声或小声的插两句嘴。让我常有一种莫名的感觉:时而欣喜万分;时而激动感慨;时而懊恼捶胸;时而又令我回味无穷……千万般滋味萦绕心中,而让我毕生难忘的是上学期教三年级认识人物,学习Mr Green这个名字,明确了我日后对教学教育概念的理解,改变了我的教学观念。

    刚接手三七班,这个全校有名的“闹”班,真让我头疼不已。好在经过两个星期的“整治”,上课纪律已经好很多,大部分学生能做到上课举手发言。那天,我照常疾步走进教室,照例互相问候后,微笑着对学生说:“Let’s say hello to some friends.”我照常拿出制作好的人物卡片,当学习到Mr Green时,我一边领读,一边解释说格林先生。这时候传来一个声音:“老师,green不是绿色吗?我以前在剑桥英语学过,怎么会翻译成格林先生呢?你解释的不对。”我抬头一看,是班级中成绩数一数二,但同时也是一个锋芒毕露,个性极强的男生小枭,他坐在自己的位置上,歪着脑袋,神情却是极其不符他年龄的严肃,仿佛是等着要得到我的承认。教室里顿时热闹起来,同学们有的转身回望,有的指指点点,大有幸灾乐祸的意思,有些平常上课心不在焉的捣蛋鬼, 唯独碰到这样的事情,就显得兴奋异常, 有的甚至半坐半站,嘴里还不时地喊:“老师,你解释不正确,我也学过…”。我的内心顿时有种莫名的愤怒,本来要完成的人物学习,被这明显带着质问语气的发难给彻底打乱。我不由自主板下了脸,摆出更是严厉的样子,心想:这样还了得,三年级就开始目无尊长,今天得灭他的锐气。我走到他的身边:“小枭,首先老师对你提出的问题进行解答,green这个单词,它本身是有绿色的意思,但此处大写,它就变成了一个姓,翻译成格林。英语中有很多这样的单词。比如white白色,大写后就变成姓氏“怀特”,比如黑色blace,大写后就变成姓氏“布莱克”…你只知其一不知其二,看来你是剑桥英语没有学好。”再看这个男孩,像是瘪了气的皮球,但还是一脸的不服气,我心中暗暗窃喜:喜怒形于色,锐气灭了一半,再接再厉。便继续说道:再说,你刚才的表现老师相当的不满意:第一,你未经举手随意发言,没有纪律性可言;第二学生发言能歪头斜脑,坐在自己的位置上?被我这么一说,全班的同学都开始墙头草,倒到我这一边:“不应该,不应该,这回他惨了。”我瞄了他一眼,这个小家伙,开始趴在课桌上,像彻底斗败的公鸡,红脸缩进了脖子。看到他那样,我心头突然涌上后悔之意,他只是个三年级的孩子,我又何苦一定要占据高地,咄咄逼人呢?

  事后想想,原本最为平常的一节英语课,却在我批评暴躁式教育中无奈的结束,后来我的课上也有过类似的情形发生,孩子便觉得这是对于纪律的一种违反,对于教师的一种不敬,也就不再随意的插嘴,有时候讲到兴奋处,学生想说什么,我无意瞥了他一眼,他便觉得老师是在提醒他,不能随意讲话,赶紧捂住了自己的嘴,深思熟虑一番,才决定举手发言与否。我开始反思,真的该这样扼杀学生的随意插嘴吗?是一律扼杀,还是有所选择性的进行鼓励引导,将此变成一种课程资源呢?这个问题开始困惑着我。直到我和这个倔强的小男生再次交锋,豁然为自己也为学生打开了一扇广阔的门。那是三年级下学期,在学习Unit 8 I’m hungry第一课时中教授食物单词的一节新授课上,课前为了让教学效果能够更加的直观,我精心的准备了食物,做了精致的课件,希望能有一个不错的教学效果。一开始,我运用了多媒体结合实物引出新授单词,并且结合游戏进行了操练,抓住了学生的心,课堂氛围非常好。正在我最享受的时候,看到自己精心设计的教学环节成功的把学生吸引,我的嘴角禁不住微微上扬,溢出了一丝微笑。突然,这个曾经在我眼里是故意刁难老师的男孩子,他的声音极其不和谐的夹杂在全班投入的学习中:“ 老师,我想知道,油条,大饼和包子该怎么说?仍然是侧着头,稳稳地坐在他的位置上,而全班四十多双的眼睛齐刷刷的转向这个男孩,既而,又看着我,等待着这回老师该怎么处理他?而这样的场面是我所没有料到的,一刹那,笑容僵硬在脸上,我觉得自己也呆住了,这回我是真的被他打败了,这些我几乎天天早上都在吃的东西,我却不知道该怎么用英语表示,是摆出老师的威严,就此打住他?还是任其发展下去?又该如何发展?自己都掌握不了那个舵,感谢那一刹那的清醒,这节课我没有按照本来计划的内容上下去,也没有让历史重演。我笑了笑,既而说道:“小枭,你这个问题提的可是相当的有水准哦,老师也没学到过这几个单词,今天我们就一起动手在电脑上查一查,(因为在多媒体教室上课,可以上网查阅资料)小枭,听说你的电脑水平很棒,咱们全班一起出谋划策,你来操作好吗?他眼睛一亮,跃到了讲台前,全班开始讨论,有说可以到学校网的英语版块找,又有说去东方热线,那里什么都有,负责操作的男孩子,众说纷纭,不知道该听谁的意见,挠挠头皮,向我投来求助的目光,我笑了笑,开始为他们介绍了www.google.com,以及如何寻找的方法,他喜出望外,熟练的操作找到了需要的资料。于是我开始花了相当的精力和时间讨论起了一个原本节外生枝的话题,但孩子们很快乐,每个人都表现的很积极,他们甚至讲出了许多令我惊喜的句子,倔强的小男孩从中体会到了成功的喜悦,信心倍增。

三、案例分析

 那一节的课堂内容被我完全打乱,教学安排和教学设计也因此彻底被修改,我突然意识到对英语教学而言,隐藏在教学内容背后的东西更有生命力,更值得去发掘和关注。 事后回想,两种同样性质---由于学生随性插话的课堂突发性事件,由于我个人的态度,导致学生截然不同的反应。

    接下来我开始去思考:“学生插嘴”现象的产生将考验我们教师的教学理念、调控水平、应变能力以及引导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如:当“学生插嘴”不尽人意时,你怎样让学生愉悦地坐下来;当“学生插嘴”富有挑战时,如何进行教学的“二度设计”,借助“插嘴”,推波助澜,让“学生插嘴”成为学习的资源,成为学生探究知识、发现规律的新起点。  但是,新课程理念所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并不等同于提倡学生在上课的时候可以自由(抑或任意)“插嘴”。对待学生上课时的“插嘴”现象,应该具体情况具体分析,不能一概而论。综观时下的“插嘴”现象,有以下两种情况:其一是学生插老师的嘴;其二是学生插学生的嘴。若为前者,且不论有些学生有“无事生非”、“哗众取宠”的成分在里面,也不论学生插嘴是否会破坏老师讲授知识的系统性、完整性,以及思维的连贯性,单就正常的课堂教学秩序而言,如果完全听之任之,恐怕也是不利的。至于后者,试想,发言的同学连话都没有说完就被打断,他又岂能充分、完整、连续地展示自己的个性与才华,更何谈在平等的基础上合作学习呢?显然,对于上述两种情形的“插嘴”,我们不能只是一味地鼓励和倡导,将它视若应对新课程改革的法宝,而应适当地“压制”。当然,在课堂讨论时,我们应该鼓励学生大胆“插嘴”,随时发表自己的见解(不过,最好也要等别人把话说完)。这样的“插嘴”才能为课堂教学创造生动活泼的气氛,成为学生互相交流与学习的一个“引爆点”。所以对学生插嘴现象,教师应正确看待,随机应变地处理好,使它成为有效的课程资源。

    1.抢抓插嘴作为课堂资源。在新课程实施的过程中,对于教学过程中遇到的一些意外情况,决不能惟教案独尊而把学生毫不客气的训斥一顿,更不能自己被气得七窍生烟,乱了方寸,在新课程的背景下,要重新确立课程资源观:课程资源无处不在,瞬时即逝的尤其宝贵。

2. 巧用插嘴为思维拓展空间。素质教育就是要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插嘴”是思维反映敏捷,不拘于常规的表现。它能扩展学生的思维空间,也能让教师重新审视自己的教学,真正把学生的现有水平考虑在内。因此有创造性的“插嘴”是应该得到鼓励和表扬的。

3. 善用插嘴为课堂润色。新课标在“情感态度”中强调:学生应在学习过程中乐于探索,具有一定的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面对学生的“插嘴”,不仅要积极对待,认真倾听,耐心等待,而且还要经常激励学生,为学生喝彩,这样能满足学生的情感需要,产生积极的、主动的、冲击式的学习欲望。

四、总结

 “插嘴”是一种普遍正常的现象,上课“插嘴”这种形式背后,实际蕴涵着学生批判性分析的嫩芽,是学生智慧火花的闪现,是学生生活经验不断积累,思维反映敏捷,情不自禁的一种表现,是一种无形的课程资源。我们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充分利用这一无形资源,既要调控好课堂秩序,正确对待学生的“插嘴”,又要保护“插嘴”学生的积极性。引导学生去寻找问题、发现问题与提出问题,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只要教师在学生“插嘴”是加以正确引导,让学生在课堂上得到人格的尊重和情感的释放,同时要求他们兼顾全局,就可以使教师、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处于一种和谐的交互活动状态,以促使学生更加投入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