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和融上小>>计划总结>>正文

上坊中心小学2013-2014学年度第一学期学校工作计划

发表日期:2013/8/28 22:37:40 出处:本站 作者:戚荣晓 有2902位读者读过

本学期自2013年9月2日正式上课,2014年1月24日学期结束,共计21周。

本学期工作的指导思想:

   认真学习和落实区教育系统暑期干部学习会精神,紧紧围绕学校“十二?五”发展规划,紧扣学校年度十大工作目标,突出精细化管理要求,坚持以“和融教育”的内涵为主张,稳步推进校安工程建设,全面落实校园文化建设工程,进一步深化新课改精神,推进课堂教学改革,重视校本课程开发,不断充实和丰富“和融教育”内涵,树立内涵发展的信心和决心,用追求教育理想的勇气和智慧,着力推动学校整体发展迈向新的阶段和新的高度。

具体工作目标与措施:

一、关注细节,追求学校管理的精细化和民主化

    1、稳步推进校安工程建设。(1)做好新的行政楼与教学楼的环境设计与布置,体现高标准、高品位,彰显和融教育文化。充分挖掘环境布置中所蕴含的文化内涵和情感因素,最大限度地发挥环境育人的功能。教室布置采取既有统一设置,又有各班特色的方式。办公室布置突出舒适整洁,让教师能带着愉悦的心情投入到工作和生活之中。(2)主动协调相关部门,力争建设好和融广场与上小书馆,突出和融教育内涵,营造浓厚的文化氛围。同时做好新校园的大厅、连廊、道路、墙壁、标牌等其他文化内容的布置。努力建成一个布局合理,环境优雅,文化浓郁、特色明显的优美校园。(3)做好二期工程建设的协调与配合,确保师生教育教学活动的平稳过渡和安全有序开展。

    2、加强对新校舍使用的教育和管理。(1)规范新校舍各办公室、教室、功能室以及教学设备和生活设施的使用要求,明确责任分工,细化管理制度。以新校舍、新设施的投入使用为起点,严格要求,规范落实,切实提高精细化管理程度。(2)加强师生思想教育,引导师生珍惜新的工作和学习环境,继承和发扬勤奋刻苦的优良传统,认真学习,努力工作。教育教师要进一步增强教书育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不断提高业务水平,主动适应教育改革新形势,以身作则,为人师表,在新的起点上,谋求新发展、新作为,为学校发展再作贡献。教育学生在新的环境中,更要激发志气、勤奋学习、发挥特长、养成习惯,为今后的成长奠定坚实的基础。

    3、提升教育技术装备水平。对照省义务教育学校现代化办学一类标准,信息技术室与总务处做好配合与服务,围绕数字校园、书香校园、科技校园目标,着力做好技术装备提档升级。实现图书装备达标,学生计算机比例达标,教师计算机比例达标,100%班级安装现代化多媒体教学设备,以及高标准配置其他功能室仪器装备。争创南京市科技星光基地学校。

    4、深化课程改革,健全管理制度。实施新课改对学校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对传统的教学管理、学生管理和评价方式产生冲击,各处室要积极探索教育教学管理制度的改革与完善,建立适应实施新课改需要的各项管理制度,包括教师和学生的管理与评价等,以保障新课改的有效推进和实施。

    5、精细教学常规管理。重点在严格执行课程计划,教学视导和随堂听课,教学“五认真”管理,学籍管理,毕业班的教学工作等方面制定出明确具体的工作要求,并切实加以落实。

    6、进一步完善年级段的组织与管理。(1)明确年级段工作职责,落实年级主任每天、每周、每月的工作内容和要求,强化工作计划和流程意识。(2)进一步细化年级段工作措施,充分发挥管理制度和考核细则在实际工作中的导向作用,增强教师岗位责任意识。规范年级段的考勤、卫生、办公纪律、活动组织、会议召开等各项工作行为,完善制度,严格要求,强化执行力。

    7、强化安全教育管理。(1)做好校园消防器材、监控设施的安装、使用和养护,切实发挥技防在校园安全管理中的作用。(2)营造安全教育氛围,丰富教育渠道和手段,开展安全教育活动,提高师生安全意识和自觉性。(3)加强师生的法律知识学习与宣传,落实依法治校,依法施教。(4)明确安全管理责任,重新划分安全责任区,将安全管理细化落实到年级段,落实到值日教师,强化责任意识,形成教育合力。重点落实新停车场的乘车管理。(5)少先队要发挥小志愿者作用,重点关注校安工程建设过程中的安全自主教育与自主管理。(6)开展《低年级段安全教育读本》的研究和制定,形成系列化。

    8、逐步构建完善后勤服务体系。(1)加强校园卫生管理,总务处积极配合德育处,在年级段的协同下,重新划分卫生管理责任区,分班包干,使每一个卫生角落都有专班专人负责,制定和完善各项卫生管理制度和检查评比制度。(2)完善物品管理制度。细化购进流出程序,明确场地,划分区域,做好分类,建设好后勤仓库。(3)合理、科学地管理各类教学器材,物品及时发放和按时回收,杜绝浪费。年级段与后勤部门增强联系与沟通,提高服务效率与质量。(4)规范校产管理,及时完成新校园的各类资产登记入库,严格管理制度,做好台账明细,确保固定资产的正常运行和使用。(5)引入有资质、有信誉、服务质量好的物业管理公司,做好对校舍内公共区域的卫生保洁管理。

    9、发挥党团工群作用,齐心合力,共筑和融校园。(1)党支部、团支部积极开展党团员的思想政治学习,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为教师发展服务,为学校发展保驾护航。(2)充分发挥工会桥梁作用,依法维护教职工的合法权益,切实关心教师的生活和工作。组织新一届教代会代表培训,筹备召开六届一次教代会。积极组建教师舞蹈队、篮球队,学生舞龙队等师生团体,增强师生凝聚力。为困难教职工排忧解难送温暖。争创区先进职工之家。(3)发挥好校务委员会、家长学校等作用,自觉接受社会监督。(4)重视退休教师群体的工作。

二、转变课堂,切实提高教学效率和绿色质量

    课堂教学改革是实践新课改,落实素质教育的根本要求,是规范办学行为、教学行为,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实现“减负增效”的重要举措,也是提升教师队伍素质,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实际需要和有效途径,更是学校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实现内涵发展的重要标志。和融课堂的研究和探索要坚持以人为本,以生为本,致力于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转变,积极探索新的课堂教学模式,构建高效课堂,促进学生主体的回归和学习能力的提高,关注师生共同成长与发展,让课改精神得以延伸。

    1、目标导引。(1)在和融课堂模式初步构建的基础上,进一步确立工作目标,调动学科团队、和融团队力量,定期组织研讨与实践。结合新课程标准与新课改要求,先明确语文、数学、英语学科在课堂教学改革中的具体目标和任务。再根据学科目标完善课堂教学环节与评价标准。最后通过课堂研究实践不断打磨与完善。(2)制定和完善课堂教学改革实施方案,明确目标,细化措施,通过转变教研组、备课组活动的传统形式,引导教师“说”-“想”-“变”-“放”,即说别人的课堂,营造氛围;想自己的课堂,激发反思;变自己的课堂,追求实效;开放自己的课堂,寻求发展。通过清晰的思路和有效的方式,激活教师对课堂教学研究的热情和动力,提高教研活动的实效性。

    2、强化学习。发挥和融课堂团队、核心团队及骨干教师的作用,适时组织团队成员外出学习,借鉴区内外先进学校、先进地区的成功经验。通过外出学习、观摩,反思,研讨课、组内沙龙、请专家把脉等形式,进一步明确课改理念,使新的课堂教学模式得到不断打磨、提炼和完善。

    3、研讨落实。(1)转变低水平、低层次的常规教研活动质态,提升研究水准,以赛课、展示、研讨等形式促进课堂活起来、动起来。(2)坚持开展主题式教研,以课例研讨为抓手,结合课堂教学改革,从日常教学教研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入手,寻找对策,开展学情调查,关注学生差异。(3)突出“以生为本”“以学定教”为核心,抓住课堂教学中的“预习”“交流”“展示”“反馈”几个重要环节,教师体现精讲精练,侧重启发,适当点拨。学生体现习惯良好,思维活跃,主动参与。努力将传统课堂转变成自主合作、师生相长的“新课堂”。(4)积极运用现代化教育技术,坚持探索现代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方法与途径。

   4、科学评价。在课堂教学改革的过程中,组织核心团队成员研究和制定科学可行的课堂教学评价标准。要体现学生在课堂生活中的选择权和参与权。要体现出尊重生命、张扬个性和充满活力。并通过落实到平时的常态课堂和教研活动之中进行进一步修订和完善。

    5、展示助推。继续组织研究团队开展课堂改革的汇报展示活动,进一步营造氛围,推进我校课堂教学改革向高效课堂、智慧课堂、民主课堂方向转变,提高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能力,追求在减负增效中收获绿色质量。

三、开发课程,满足学生的多元化与个性化发展需求。

   课程是学生在学校的全部学习生活的总和。包括知识体系,素质能力,及其它有利于学生健康成长的活动。课程是一所学校师生能力和品质最有力的证物,是学校的核心竞争力,它凸显了学校的课程意识和改革精神。本学期,要扎实推进校本课程建设,突出和融教育内涵,分层次、有重点地实施好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践,要引导教师站在学生生命整体生成的高度进行“综合性教学”,站在真正为了学生的发展的角度,树立强烈的“资源意识”,让一切可以利用的因素都能进入“课程视野”。

   1、在课程开发中体现学科整合。(1)进一步重视《和融教育读本》的编写工作。围绕地域和融,师生和融,生生和融,师师和融为主要框架,结合学校实际,突出地域多元文化融合、师生关系融合等内容,通过详实的图文资料,鲜活的教育案例,灵动的教育智慧,引导师生从读本中了解和融,感悟和融,成为全体师生融入校园生活的心灵指导手册。同时与学校德育工作有机整合,渗透德育所涵盖的爱国主义教育、法制教育、常规养成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公民道德教育,使其成为学校整个课程体系中的重要部分。(2)认真实施《快乐英语》《飞向蓝天》等已有校本课程。积极开发经典阅读、课文朗读、数学口算等校本课程,组织教师结合英语、科学、语文、数学等学科教学,整合课程,优化结构,依据学生年龄特点和认知能力,精心备课,准备资料,落实校本课程的教学,及时对学生的学习情况做出评价,并在实施中进一步完善课程内容,梳理反思,总结经验。(3)与综合实践活动相结合。将研究性学习、社会实践、信息技术教育、劳动教育纳入到校本课程开发视野,使之与课程资源的开发一脉相承。

    2、在课程开发中体现丰富多样。积极构建其它突出和融教育文化内涵的校本课程。认真进行前期论证,组建开发团队,制定实施方案,结合现有资源,突出和融教育,以“阳光校园,七彩童年”为主题,着手开发更多的校本课程。(1)利用校内资源,开发环境课程,结合校安工程建设,整合校园各角落的绿化植物和文化标识,如校园主干道、大厅雕塑、太阳能路灯、墙壁文化以及校园内的各种树木花草、亭台楼阁等景观,突出主题,细化内容,形成以和融为主线的环境校本课程体系。(2)借助校外资源,整合校内师资,研究并开发泥塑陶艺、花棍、舞龙、书法、运动等丰富的活动课程,满足学生的兴趣、爱好、特长等个性化学习需求。并努力从“多样”走向“系统”,走向“超市”。通过社团活动的开展,落实活动课程的实施,不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满足学生个性发展,减轻学生课业负担,引导学生在幸福快乐的学习中健康成长。

   3、在课程开发中凝炼特色。成立课程研发中心,组建课程研发团队,确立课程的具体项目和内容,在有效研讨的基础上,围绕“和融”,以某几个单元为突破口,在“小”“巧”的基础上,逐步使之系列化、特色化。

四、培养习惯,营造多彩的校园文化氛围。

    和融教育所追求的校园文化内涵是让学生在阳光、七彩的校园里健康快乐地成长,养成良好的习惯,具备文明的素养,做一个心中有祖国、有集体、有他人,会共处、守公德的合格小公民,为自己终身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使学校成为学生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学园、乐园和家园。本学期,坚持以和融活动研究实践为重点,突出养成教育,创新活动载体,结合校本课程,初步形成具有和融教育内涵的德育活动体系。

   1、强化养成教育。(1)尊重学生,结合班级实际,师生共同制定班级公约,明确具体的习惯养成目标,让班级管理更贴近学生实际,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逐步让习惯培养成为学生的自觉行为。(2)在行为上引导,反复训练。良好习惯的养成是一个长期、渐进的过程。在落实过程中,要反复强调、训练,随时检查,经常评价,直至形成良好习惯;还要持之以恒,环环相扣,本学期在部分班级试点开展“爱我班级,人人有岗”活动,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养成认真负责的态度。(3)完善评价机制,促进好习惯的养成。突出标准建设,扎实做好《低年级段阳光少年成长足迹》的落实和推进,坚持每周一评,不断改进和完善,形成完整的成长手册。坚持开展“阳光儿童”评比。各年级段、各班级必须充分利用好“阳光儿童”评比这一激励机制,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充分发挥“阳光儿童”的影响和带动作用。坚持开展流动红旗评比,加大对两个习惯教育的检查督促力度。(4)坚持开展“红领巾志愿者”活动,让互帮互助、自主管理、我是主人翁等教育因素在小手拉小手的氛围中弥漫开来。

    2、坚持每天“阳光体育一小时”锻炼,让学生走好路、站好队、做好操、跑好步,切实发挥“阳光体育”在学生身体素质与习惯养成方面的积极作用。

    3、重视课外阅读,营造书香校园。(1)引导教师要有计划、有目的地进行课外阅读指导,带领学生潜心阅读经典美文,领略中外名著,在大量的阅读实践中培养小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和兴趣。(2)保证学生每天有自由阅读时间。充分利用好学校图书室内的阅读资源。(3)有计划地举办读书故事会、读书交流会、诗文朗诵赛、读书笔记展评等课外阅读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感受阅读的快乐和幸福。(4)建立合理的评价体系,以检查促开展,以活动促提高,尝试采用活动评价、作品展示、读书记录卡等形式对学生的课外阅读进行评价,建立学生的课外阅读档案。

    4、以“2+2”为抓手,推进社团活动的有效开展。(1)在全校范围内普及跳短绳活动,设立“校园吉尼斯”,组织挑战“吉尼斯”记录活动,激发学生挑战自我、不断超越的热情。(2)举办好校体育节、艺术节等传统活动。(3)挖掘校外资源,结合本校师资,在扎实开展科技、合唱、乐器、球类等社团活动的基础上,增设泥塑、花棍、舞龙等更多的社团,努力让每一位学生能产生在体育、艺术等方面的兴趣,发挥特长,促进成长。

    5、积极组织和参加各项赛事活动。组织相关辅导教师团队,加强训练与指导,提高质量和水平,积极参加上级部门组织开展的小百灵歌手大赛、鼓号大赛、四模竞赛、省健康促进学校创建、市红十字会示范校等赛事和创建,争取获得优异的成绩。

五、发展教师,以专业成长赢得尊重,获得幸福。

    专业水平高的教师总是从工作中体验到成功和快乐。很大程度上,他们是从“教书”走向了“育人”。一名成功的教师一定能用先进的教育理念与学生产生共鸣;用高效的课堂教学,与学生碰撞智慧;用丰富的知识底蕴,演绎人文和谐,赢得学生和家长的尊重。因此,发展学校,首先应该发展教师。

   1、和融团队要详细制定工作计划,细化措施,扎实推进,结合教师队伍建设工作,统筹开展各项活动,形成丰富的过程资料。

    2、加强师德建设。(1)加强政策法规的学习,对照《中小学教师专业标准》等文件要求,进一步统一思想,增强意识,规范教育教学行为,守住师德底线。(2)结合教师节,邀请区内老、中、青优秀教师代表来校开设讲座,分享工作经历,传递正能量,用身边的人影响和感召全体教师,深入开展向榜样学习活动。(3)创新举措,开辟更丰富的师德教育渠道,引导教师守住底线,学习先进,建设一支师德高尚的教师队伍。

   3、推进青蓝结对。(1)成立青年教师发展学校,相关处室共同协作,统一行动,制定方案,将青年教师与有经验的教师,骨干带头人,区内优秀教师结为师徒,从课堂、科研、班级管理、师德等多方面进行指导帮助。力争打造成江宁区十大青年教师研修的样板。(2)加强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训练,采取多种手段,提高说课、写字、朗诵、教学设计、教材分析、课件制作等多种能力。(3)坚持开展青年班主任培训班,通过定期研讨沙龙,就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集中交流或经验介绍。继续开展《班主任教育案例》评选活动,编辑2013年《班主任教育智慧故事集》。务实开展主题班会课赛课、班主任基本功大赛等校内评比活动,帮助青年班主任迅速成长起来。(4)继续落实好校内师徒结对工作。

    4、扎实校本研训。(1)认真组织区级网络电子备课平台使用、管理与检查的系列培训工作。切实发挥新平台在教师备课、上课中的重要作用。(2)开展35周岁以下教师及区级骨干教师“专题网站”建设培训。通过培训,学会建立学科专题网站,并形成一部分精品专题网站。(3)新课程标准培训。组织教师继续学习新的课程标准,明确任教学科的教学目标,准确把握学科特征,进一步更新教育理念。组织教师在研读新课标的基础上,将学科知识点形成知识体系,帮助学生理清知识点之间的逻辑联系。(4)积极组织参加各级教研、观摩、培训及各学科赛课活动,以活动促培训,切实提高教师业务水平。

    5、坚持科研引领。(1)以课题带动科研。对照课题实施方案,认真做好省级十二五课题中期研究工作。建立市、区、校三级“个人课题”研究网络,力争让90%的教师有校级课题,35%的教师有区级课题,5%教师有市级课题,积极争创“个人课题”研究实验学校。(2)以科研发展教师。积极申报区级“菜单式讲座”,逐步丰富校级“菜单库”。鼓励各学科带头人、骨干、核心团队教师申报校级“菜单”,为教师提供展示、交流的平台,形成校级“菜单库”。择优申报区级“菜单式”讲座,力争有更多教师成为区级“菜单式”主讲人。(3)以阅读丰厚底蕴。制定教师阅读实施方案,举办读书交流会,引导更多的教师通过阅读来指导教学实践,启发教育灵感,丰富教育手段,提升研究教育教学的水平。

    新的学期,新的环境、新的起点,我们更要振奋精神,激发动力,用改革的精神追求教育理想,用精细的管理促进内涵发展,在全年工作目标任务的引领下,以克服困难的品质和务实真抓的作风打造“和融”文化,凝炼学校特色,为全面实现学校“十二五”工作目标而不懈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