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和融发展班>>正文

琅琅读书声,浓浓语文味

发表日期:2019/3/13 18:00:12 出处:江宁区上坊中心小学 作者:刘贵金 有8871位读者读过

琅琅读书声,浓浓语文味

 

 今年有幸参加江宁区语文青年教师发展班。第一次开班的主题为“阅读教学中重视朗读”,由四位教师上了四节关于阅读教学中朗读指导的课,收获颇丰。下面我具体从两个方面讲讲我的收获。

《新课标》中对学生的朗读有明确的要求:低年段孩子“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中年段孩子要“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而高年段孩子要“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课堂需要注重孩子的朗读,通过朗读可以看出孩子是否真正走进课堂。

一、低年段:识字写字为主,朗读感悟融合。

低年级的教学以识字写字为主,识字写字为重点。教师可以将识字教学融入到朗读过程中,通过形式朗读让孩子理解课文内容。通过教师的示范朗读,通过听老师的声音,肢体语言,在言传身教中让孩子习得语文学习的章法。下面以郭春芽老师《端午粽》第二自然段的教学为例:

师:外婆包的粽子是什么样子的呢?我们一起来学习第二自然段,这段共三有个长句子,首先第一句。(PPT出示箬竹叶的图片和词语。)

师:箬竹是竹子,是竹字头。记住它有好方法,我们班有一位小朋友的名字里有“若”,请他带着孩子来读这个词。

生齐:箬竹叶。

师:你能看着图将箬竹叶的样子读出来吗?(师指名三人读“青青的箬竹叶”。)注意词组的连贯。能用这样的方法把另外两个词组读好吗,试试看。(师出示“白白的糯米”,“一颗红红的枣”)

师:小朋友们看着图把这些短语读好了,那放在句子中你能读好吗?这里共有三个小分句。(指名生读,师PPT出示第一句中的:“粽子/是用/青青的箬竹叶包的。”学生用同样的方法学习第一句剩下的部分“里面/裹着/白白的糯米”和“中间/有一颗/红红的枣”)。

师:老师提高要求,你们要读出标点。(指名生读)好的朗读要读出句中的词语、停顿和标点。(生连读第一句)

师:(PPT出示第二句:外婆掀开锅盖,煮熟的粽子就飘出一股清香来。)你能读出掀锅盖的动作吗?(指名生读前半句)你看到了什么?

生:我看到了有很多的粽子。

师:煮熟的粽子飘出一股清香。“飘”有风,所以是风字旁。(师拿出一袋新鲜的粽子,让孩子闻闻其中的清香味,并说说自己的感受。)对,这就是箬竹叶的草香味!我们把这股清香送进句子里,用刚才学到的方法,读好这个句子。(生陆续读第二句话。)

师:那最后一句,你能自己读好它吗?(PPT出示:剥开粽叶,咬一口粽子,真是/又黏又甜。)这么美味的粽子,真是又黏又甜。读的真好!我们把第二自然段连起来读一读,自己试试看。(配乐朗读第二小节)

语文学习不是一蹴而就的,也不是一劳永逸的,是一个既有重点,但又不断螺旋上升、复现的过程。而郭老师的课正是体现了这个过程,目标明确,一以贯之,得得相连,持之以恒。

二、中年段,用文言文开启汉语语用之美

教师本身就是语文书,要有厚实的功底。小学课堂四十分钟是教师的课堂,更是教师的阵地。文言文,是许多老师们心有不足的地方,更是学生们听后退避三舍的“雷区”。 “简单”文言的背后蕴藏着“丰富”的内涵。教师要首先要能自己感受到汉语言文字所独有的魅力与张力,同时巧妙设计,寻找方法,培养孩子对文本的兴趣。下面我选取王宗海教授的三年级《司马光》的部分教学片断。

师:文言文,首先要读对,那我们要读对什么呢?(生答字音、停顿)首先,我们依据课后生字注音,来读一读难的字。(出示:司、翁、跌、皆、弃、持,边读边解释“皆”的意思是全部)

师:文言文中除了标点停顿,不加标点的地方也需要停顿,这样有助于我们理解,请同学们边读边用斜线划出。

(PPT: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

师:读对,就是要读出它的调调,文章的基调。文中写得多危急,提到嗓子眼儿了,读的时候声音要立起来。(师范读,生再自读)

师:光读对还不行,还要读懂。同学们,有没有好的办法?

生:可以借助书后注释。

师:对,除此之外,用白话文讲的时候要简洁地讲,凝练地讲。如第一句,可以说成一群小孩在庭院中嬉闹,注意不是做游戏,是嬉闹玩耍。请你们借助这种方法,自己试一试。

(生尝试用简洁的语言说出全文的意思。)

师:能不能用白话文更精彩地讲讲这个故事?我们有方法可循。首先抓结构。这是按照事情发展的过程来写的,起因是“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经过是“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破之。”结果是“水迸,儿得活。”文章按照因果结构来布局。其次,抓细节。这篇文言文很简洁,动作很多 ,有很大的想象空间。如“戏”和“弃”,写得是两个场面,可以展开描写,比如用上“有的……有的……还有的……”。而“足”“跌”“没”和“持”“击”“破”,这两组动词具有连续性,不是单个的,它是有声音的,写出了情况的紧急。而剩下的“迸”和“得”展示了细节中的空白。同时,讲故事时要有眼神和表情的,同学们可以加上自己的动作试试看。(生或自己练习或小组合作讲。)

师:我给大家的时间这么短,你们就能讲的这么有趣,真厉害!那么你从中读出了这是位怎样的司马光?

生:我读出了一位沉着、冷静的司马光。

师:孩子们,文言文你要读对,读懂,还要读雅。下面请同学们摇头晃脑地读一读,用眼神、表情、动作表现出你的想象吧!(生自由读后配乐朗诵)

文言文要读对,读懂,读雅!王宗海教授言传身教,用自己的课堂诠释对中华传统文学朗读的情怀。让孩子了解文言文,喜欢文言文,进而喜欢中华传统文化。这不仅是对中年段语文教学的要求,更贯穿了孩子们的汉语言学习之路。让孩子们在语言环境中感知、领悟、品味、积累、运用。春风化雨,水到渠成。

                                      撰稿: 唐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