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心的温暖融化自私的冷酷
发表日期:2010/4/22 22:46:24 出处:本站 作者:无 有1113位读者读过
爱心的温暖融化自私的冷酷
背景:王南是个独生子,在家里备受宠爱,家里的条件也不错,父母对他的要求总是有求必应。他在家从不做家务事,对待长辈经常是大呼小叫的。平时,同学们问他借东西,他不是说没有(其实是有的)就是说没有带来,有时干脆说:“不借,我自己要用。”课堂上,当有同学做出错误答案时,他就会哈哈大笑。同学指出他的不足时,他就会恶狠狠地盯着别人,趾高气昂的说:“干什么,干什么,管你什么事。”
案例(一)学校将开展“献爱心,一日捐”活动,我本想像其他老师一样,提前告诉学生,学校要捐款,让他们跟家长说一说,把钱带来交一下就可以了。可为了能让学生真正做到发自内心的爱心捐助,我决定利用班会给学生上一堂爱心教育课。当我打开教室的多媒体时,王南举手问我:“老师这节班会课,准备干什么啊?”我说:“爱心捐助。”他很失望的坐了下去。我播放了四川地震时的感人瞬间和身患白血病的四岁小女孩玲玲的求助视频。班上同学看的都很认真,有几个女生悄悄的流了眼泪。我很欣慰,因为孩子们都有一颗纯洁、善良的心。可我突然发现王南低着头,手好像在桌子下面忙着什么。我轻轻地走到他的身边,他正低着头忙着折纸飞机。我拍了拍他的肩膀,提醒他注意观看视频,可他很不耐烦的抬起了头。班会结束后同学们都围住我,问我什么时候能够捐款。这时班长走过来向我报告:“老师,刚才王南说他才不捐呢,有钱还不如买海绵宝宝,还让其他几个男生都不要捐呢。”我顿时觉得很心痛,这种话怎么会出自一个不满十岁的孩子口中,他的内心会是怎样的冷漠、自私啊!第二天大部分孩子都捐了“爱心”,王南不屑一顾的看了一眼捐款箱,就跑出去玩了。放学时我问了他为什么不捐款,他说妈妈不给捐,说只要把学习搞好,其他的都不要管。我觉得很悲哀,家长都这样了,何况孩子呢!
案例(二)四月是全校学习雷锋月,学校组织利用班会课开展“讲雷锋故事”活动,我布置同学们回家收集相关的资料。班队会开始了,同学们都拿出自己准备的资料,踊跃的举手,要求讲讲自己收集的有关雷锋故事。王南却趴在桌子上,无精打采的。我走过去一看,他正在看《七彩语文》。我没收了他的书,要求他专心听其他同学讲故事,他却很不服气的把头扭向了一边。我没有理他,给学生播放了一段雷锋帮助别人的视频,让同学们展开讨论:我们要学习雷锋什么精神呢?我们该怎么做呢?王南举手了,“老师,我爸爸说学习雷锋的都是傻子。”王南的回答让我目瞪口呆,顿时教室里像炸开了锅,“老师,王南最不爱帮助别人。”“他常会欺负王冬。”“他说李香香是猪,臭死了。(李香香是他同桌,家里养猪的)”班上批评他的声音越来越多,王南也不甘示弱,站起来叉着腰大声叫喊:“我没有,我没有。”看着快要失控的局面,我赶紧起来制止了他们的争吵,这时下课的铃声响了,学生们的心飞到窗外了,可我的心却冷了。
反思:教育专家认为,孩子的自私和冷漠,往往可以折射出一个孩子的家庭教育状况。尽管自私是人的天性,但善良和助人为乐应该在孩子身上体现得更多,那么现在的孩子为什么如此自私冷漠呢?家长对独生子女的过分溺爱,会导致孩子变得自私和冷漠。他们不懂得什么是真正的爱,不懂得怎么做才是爱自己,怎么做才是爱他人。他们往往是以自我为中心的,认为自己就是整个世界,不关心集体也不愿帮助同学,看不起学习差的同学,鄙视家境贫困的同学。因此,对学生进行知爱、施爱的教育对他们来说是非常必要的。
怎样面对小学生的自私、冷漠呢?作为教师我们该怎样做呢?
一、 树立榜样,
前苏联教育家加里宁作了形象的比喻:“教师每天都仿佛蹲在一面镜子里,外面有几百双清澈的带有敏感的,即善于窥视出教师优点的孩子的眼睛在不断地盯视着他。”可见教师榜样作用,对每一个学生都十分重要。作为老师,特别是作为和学生接触最多的班主任一定要严格要求自己,要求学生做到的,首先身体力行,要求学生不做的,教师坚决不做。同时不断加强自己的道德修养,模范地履行自己的社会责任,做一个无私的人,用我们的无私感动和影响学生,成为学生学习的榜样。教师平时在教学过程中,还可以用一些著名的、浅显易懂的典故来教育孩子。如:“融三岁能让梨”、“香九龄能温席”等故事来感染孩子、教育孩子,使孩子渐渐学会关心他人、关心父母。
家庭是人生的“第一课堂”,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长的一言一行都会对孩子产生极大的影响。假如家长是气量狭小者,常为小事斤斤计较;或者脾气也十分暴躁,争吵不休,并常用打骂、斥责等方法教育孩子,孩子会有自私冷漠的心理也就不奇怪了。因此,作为家长,应从孩子的一生着想,有针对性地给孩子施加影响。家长要求孩子做到的,自己首先是楷模,所以在孩子面前要尽量树立起胸怀开阔、善于克制的形象,言传身教于孩子。同时取消孩子在家中“特殊”地位,在日常家庭生活中,要尽量不给孩子特殊待遇,让孩子知道自己在家庭中与其他成员是平等的,消除其“自我中心”观念。
二、爱心教育
要利用班会课来开展切合学生实际的、丰富多彩的活动,比如故事会、演讲比赛、参观敬老院、我为父母亲洗脚等,对学生进行爱心教育。让学生在活动中,潜移默化的接受关爱他人、同学之间要互相帮助、关心孝敬父母等的教育。只有孩子学会了爱父母,爱他人之后,将来才能去爱集体,爱祖国,爱人民。在班级里定期评选“我是家长小助手”“助人为乐小明星”等,以此来引导孩子改掉自私的毛病,逐步养成关心他人、关心集体的好习惯。在平时的教学活动中,我为了促进本班学生助人为乐的意识,利用班级的一角设立了一个爱心银行。只要做了好事,帮助了别人,献出了爱心,都可以到爱心银行领取一枚“爱心奖章”,如果自己做了什么伤害别人的事情就没收一颗“爱心奖章”。并且定期评比,选出本班的爱心大使。这项评选与最后的优秀学生评比密切挂钩。一开始,学生是为了记录去为帮助别人,时间长了以后,学生就形成了一个习惯,只要身边的人有什么需要,就立刻伸出援助之手。
二、学会合作
对于小学阶段的孩子来说,集体就是班级、小组、少先队、学校以及假期里的活动小组。孩子在这些集体中学习、生活,就应该同这些集体中的其他成员团结互助,共同完成集体活动的任务,从而逐步形成集体主义的意识。但是,自私冷漠的孩子在集体中往往与他人格格不入,做事斤斤计较,以自我为中心,往往不会与别人交流与合作。新课程要让学生“学会合作”,而合作恰好是治疗自私冷漠的灵丹妙药。孩子在集体活动中遵守纪律、团结互助、勇挑重担,从而帮助孩子克服狭隘自私、害怕吃亏等错误思想。教师和家长应该为孩子创造经常与小伙伴交往的机会,鼓励孩子将自己的玩具、图书借给小伙伴们玩和看,学会与小伙伴团结友爱,养成互相谦让的好品德。我根据实际开展一些以“合作精神”为主题的活动。比如五人四足绑腿跑游戏,通过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为集体无私奉献的精神。
纠正孩子自私的习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一方面需要的是家长教育观念能与时俱进,并且更需要极大的耐心和细致周到的指导;另一方面作为教师,我们在平时的教育中,要帮助学生们树立爱的观念,培养爱的情感,具备爱的能力,实施爱的行为。使每个学生都能做到爱自己——自尊、自爱、自立、自护;爱他人——知恩、感恩、助人、乐施;爱自然——关注、呵护、保卫我们的生存环境;爱国家——做家庭、班级、学校的主人,为国家争光。让爱的习惯成为每一个孩子人生的一种生活习惯,从而使他们成长为一个具有完整健康人格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