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生为本,扎扎实实上好课
发表日期:2020/6/4 14:59:17 出处:江宁区上坊中心小学 作者:郑九洲 有731位读者读过
以生为本,扎扎实实上好课
——高年级语文备课组活动报道
6月2日下午,高年级语文老师齐聚五(2)班,聆听徐攀峰老师执教的一节精彩的课——《两茎灯草》,真是受益匪浅,同时对徐老师扎实深厚的基本功及深入解读、钻研教材与轻松驾驭课堂的能力赞叹不已,深感佩服。
《两茎灯草》是部编版教科书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选自《儒林外史》中的一个片段。本文描写的是死前的严监生固执地伸出两个指头,始终咽不下最后一口气,直到妻子把两茎灯草挑掉了一根,他才断了气的情景。这篇文章虽然着墨不多,但却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教学《两茎灯草》一文中,徐老师并没有过多地向学生讲解课文的内容,引着学生急于分析人物的形象,而是在教学中注重落实知识点的训练,注重抓好学生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训练,把语文的听、说、读、写巧妙地运用到学习文章中去了,从而激发学生阅读课外书籍的兴趣及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能力,让学生切实做到一课一得,每一节课都有收获,徐老师的课堂教学是有效的,是深受学生的喜欢的。经过组内研讨,我们觉得徐老师的课有以下几个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
一、纠正字音:监、挑
1、 由于“监”是多音字,学生在读课题时出现的错误是把“监”读成第四声,徐老师马上纠正学生的读音,正确读音是读第一声。
2、“挑”也是多音字,课文中的句子“我们今挑掉一茎就是了。”很多学生把“挑”错读为第一声,徐老师并没有强硬要求学生非把“挑”读成第三声不可,而是把“挑”读第一声时的意思是什么和“挑”读第三声的意思是什么明确地投影出来,展示在学生的眼前,让学生自己去判断“我们今挑掉一茎就是了。”的“挑”究竟是读第一声还是第三声,这样做学生的印象就非常深刻而且能结合句子理解“挑”的意思。
二、理解词语:
在让学生初读了课文以后,徐老师请学生说说自己理解了课文中的哪些词语,怎样理解的,学生就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及联系课外阅读纷纷发言,没有让学生照着字典及词典照本宣科,而是凭着自己对词语的理解从而更能深刻地读懂课文的内容。
三、读文章、读句子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及体会人物的形象:
在整节课中,徐老师让学生多次练习朗读课文及人物说话的句子,旨在希望学生能从中理解课文的内容及体会人物的形象及特点。例如:徐老师既指名请学生读读各亲人(大侄子、二侄子、奶妈等)对严监生举起两个指头纷纷猜测的句子,又亲自示范感情朗读各亲人(大侄子、二侄子、奶妈等)对严监生举起两个指头纷纷猜测的句子,并引导学生抓好人物的神情及动作指导学生感情朗读。在老师的范读及有效指导下,学生能充分展示自己,朗读水平也迅速提高,能更好地理解课文及体会人物的形象。
在以后的语文教学中,我们青年教师要像徐老师学习,认真学习《语文新课程标准》,深入钻研教材、品读教材,挖掘教材的知识点,落实知识点的训练,在语文教学中紧紧落实“双基”的训练,把培养学生听、说、读、写、书的能力贯穿在语文教学中,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着实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
(供稿:陈亚云 编辑:郑九洲 审核:刘贵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