阵阵《掌声》诠释关爱 声声研讨助力成长
发表日期:2020/12/9 10:35:46 出处:江宁区上坊中心小学 作者:刘贵金 有752位读者读过
阵阵《掌声》诠释关爱 声声研讨助力成长
12月8日下午,上坊小学低年级组的语文老师齐聚录播教室开展备课组活动,参加本次活动的还有董殿全副校长和鲁明特级教师。本次活动唐娴老师执教了三年级的《掌声》,带着大家一起走进了一个充满尊重和关心的故事。
唐老师以情为线、以读为主,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句、段来朗读和体会课文中蕴含的丰富人文精神以及少年儿童纯真善良、关爱别人的美好心灵。在教师的引读中,同学们感受到了“英子”的害怕、孤单、忧郁和渴望,在师生互读中,同学们体会到了“英子”的快乐和勇气,在深情共读中同学们明确了主人公从“忧郁、自卑”到“开朗、自信”的情感变化,在思想上得到启迪,在情感上受到感染和熏陶。
课后,老师按照年级组进行了研讨,并由陈亚云和苏明燕两位老师进行了总结评课,两位老师都认为:唐老师本课设计十分用心,注重学生的朗读,注重交流过程中学生的反应,并根据学生的现场生成有针对的评价。同时老师们也对本课提出了一点建议。在导入环节,可以用掌声进行现场互动,既轻松愉悦又直入主题。在朗读任务之前要布置任务,做到带着问题朗读,不仅教师要指导,更要适时引导学生来评价以及养成认真倾听的习惯。在问题设置的环节问题的指向要更加清晰和明确,必要时老师要搭好台阶帮助学生理解。
本次研讨活动,老师们都说出了自己的想法,也学习了更多的观点和方法,备课组活动调动了老师们教学研究的积极性,同时让大家能与其他老师进行深度交流和沟通,帮助自身和教师团队不断成长。
《掌声》评课
陈亚云
《掌声》是一篇讲读课文。课文以小英“自卑——感激——乐观”的情感变化为主线贯穿全文,蕴含着丰富的人文精神,作者以饱含爱心的笔墨,用朴素无华的语言,把学会尊重、学会关心的主题寓于故事中,把少年儿童纯真善良、关爱别人的美好心灵生动地表现出来。既能使学生学习语言,又能使学生在思想上得到启迪,在情感上受到感染和熏陶。老师能抓住课文的重点和难点,以生为本、以情为线、以读为主、以拓展为目标,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句、段读悟体会。通过自主阅读,研讨交流,使学生在读中感悟,读中理解,懂得人与人之间需要尊重、鼓励,要主动去关爱别人,特别是身处困境的人;同时也要珍惜别人对自己的关心与鼓励。
本课的教学难点指导学生朗读课文,了解小英的情感变化,深刻领会“掌声”的内涵。唐老师在本课教学中重点突出,目标明确。
1、在教学安排上,唐老师主要抓住"掌声"进行对比的教学方式:如原先的英子和后来的英子对比。教师先引导学生读第一自然段,在朗读中,学生体会出小英忧郁、自卑的情感。接下来教师引出了第五自然段,通过让学生朗读使学生感受到小英开朗、自信的情感。虽然唐老师并没有刻意把两段进行对比,但学生已经在心里对比出前后两次情感的巨大差异。这样,学生当然很容易就能感受到掌声对一个残疾人产生的作用是非常惊人的。在这样一个隐形的对比当中,教师很轻松地把握了本文的教学目标,提升了学生的理念。
2、角色共鸣,入情入境
小英是本课的主要人物,课文主要是围绕小英的神情、动作进行描写的,引导学生透过人物的神情、动作对人物的心理进行揣摩,从而深入到人物内心,去感受她的心中所想。唐老师的这一课,在这一点上处理得相当成功。她让学生自己读课文,找到描写小英神情和动作的句子,然后通过读去感受小英此时的心理是怎样的。学生在读、思、想的基础上,和小英的内心开展了一次又一次的对话,把小英心中最真实的想法体会得淋漓尽致。在这个基础上,老师指导学生进行朗读,感觉教得轻松,学生读得到位,听课的老师也听得入情。
通过这次听课学习,我不仅学会了如何掌握和突破重难点,而且最重要的是,让做教师的我们深深懂得:只要我们能为孩子的任何一个闪光点而鼓掌,让孩子们成为我们的课堂的小主人,相信每一个孩子在我们的课堂中熠熠生辉!
(供稿:杨敏,编辑:陈亚云,审核:刘贵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