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习《“咕咚”来了》——记南师附中江宁分校上坊小学低年级第三次语文备课组活动
发表日期:2024/5/7 16:49:17 出处:江宁区上坊中心小学 作者:刘贵金 有293位读者读过
5月7日,我们一二年级语文老师聚在一起观看了优秀课例《“咕咚”来了》,本课是统编教材一年级语文下册的第20课。这篇课文是一篇童趣盎然、情节曲折的童话故事,讲的是一只小兔听见“咕咚”声,吓得撒腿就跑,带动其他动物也跟着逃跑,只有野牛问“咕咚”在哪里,并且要去看看,这才让大家明白:“咕咚”原来是木瓜掉到湖里发出的声音。通过这个故事我们要传递给学生:听到或遇到任何事情,一定要动脑思考或者去实地看看而不是盲目地跟随别人。
课上,执教老师的教法值得大家琢磨学习,她设疑引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根据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征及心理特点,形象有趣,富有悬念性的东西最能吸引其注意力。于是,她采用实物做了一个实验,用木瓜在高空仍进水桶里,发出咕咚的声音,引导学生思考:这是什么声音,你想知道吗?由此来揭示课题。整节课,老师通过图文的结合,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另外课上老师抓住重点语句,通过朗读训练让学生加深对课文中心意思的理解。先让学生看懂图意,感知课文,再让学生讨论“当听到咕咚声音时,小兔、小猴、狐狸、大象、野牛分别有什么样的反应?”接着,老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抓住重点,因势利导,指导朗读,比如在朗读小猴的话时要表现出惊慌紧张的语气,在朗读野牛说的话时则应该不慌不忙。这样,通过多次反复朗读品味课文,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了学生理解和运用语言文学的能力。最后,本节课的最大亮点在于角色演评,渗透德育。童话故事的教学运用“角色演评”的方法,不但能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而且使学生对童话隐含的思想因素得到内化和升华。在这节课的尾声,老师引导学生分角色演读课文,使学生在有趣的表演和评点中,发展思维,提高语言能力,陶冶思想情操,并且向学生传达了学习野牛做事弄清事实真相的精神。
课后,一二年级的语文老师对这节课进行了充分的研讨,从中收获颇丰。